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四川“十四五”改革聚焦四大重点领域丨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

2025-10-15 20:14:31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董豆豆责任编辑:张萍审核:杜静

四川经济网讯(乔薇 记者 何宗蔚) 10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会上,四川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杨立介绍,四川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通过改革的“一子落”带动发展棋局的“满盘活”,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时期,四川重点推进了四个方面的改革任务。

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杨立介绍有关情况(乔薇 摄)

聚力攻坚全局性、系统性的重大改革。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区域市场一体化等集成式标志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市场一体化17条经验获国家宣传推广。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的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设立运行,两省市人大协同立法赋予新区行政主体资格,新区开出的第一张税务发票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推进17个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培育形成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确定20个县(市)开展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除成都中心城区外的其他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22。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纵深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2024年成都经济总量超过2.3万亿元,绵阳、宜宾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20个县(区)入围全国百强县、百强区。总体看,全省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在加快形成。

集成推进牵引性、深层次的特色改革。全面启动省属国有企业“1+8”重点领域改革,2024年全省地方国企资产总额达20.7万亿元、营收2.3万亿元,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345%、83%;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6万亿元、4年时间迈上1个万亿元台阶。成都入选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跨境多式联运“一单制”“集拼集运”等模式在全国推广。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惠及科技人才超3万人,全省共有全国重点实验室28家。2024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9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607亿元,均较“十三五”末翻一番。云贵川赤水河等跨省流域与省内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健全,2024年国考断面优良率和水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

靶向瞄准优服务、惠民生的小切口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2024年新增创业28.9万人、带动就业47.6万人。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四川云教”远程教育联盟惠及师生50余万人,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计划”等政策惠及162万余人。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39个城市医疗集团、192个县域医共体,全省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78.5岁。

深入推进强党建、聚合力的赋能式改革。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专项整治;鲜明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选人用人导向,修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大力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人才工程,成立四川省人才发展集团。纵深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高校、公立医院、开发区监督全覆盖。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持续完善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累计建成4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推进党的群团组织改革,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凝聚起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磅礴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