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在威远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指导下,威远县摄影家协会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始终秉持“以光影为媒介、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影像为媒,深入挖掘县域文旅资源,积极助力乡村品牌塑造与产业振兴,为全县文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视觉支撑。
近日,协会聚焦骑龙坳景区开展的专题采风活动再次成为亮点——成功发掘“倚云涧”昼夜交替的独特美景,以生动实践延续“用镜头说话,为发展赋能”的使命,为威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次采风焕新一景:骑龙坳从“日出打卡地”到“全天候景区”的蝶变
骑龙坳作为川南地区知名的“日出云海”摄影圣地,威远县摄影家协会针对骑龙坳景区“昼热夜冷”的发展瓶颈,主动创新,组织开展“倚云涧”夜景专题采风活动,提出“捕捉夜色,呈现别样骑龙坳”的创作方向,首次对倚云涧夜景进行系统化、艺术化的影像记录。
摄影作品
“以往,大家拍摄完日出云海便陆续离开。这次我们特意留下来,决定探寻夜幕下的骑龙坳。当最后一缕晚霞隐没于天际,倚云涧的灯火渐次点亮,我们都被眼前这幅静谧而温暖的画卷深深打动。”协会成员王金华动情地回忆。暮色笼罩山野,山间民宿透出的点点暖光,与深邃幽蓝的夜空相互映衬,勾勒出“山谷暖玉缀星河”般的诗意景象。薄雾弥漫时,光影交织,如梦似幻;星河灿烂之夜,天地浑然一体,宛如壮丽画卷。“冷峻的夜空与温暖的人间灯火形成鲜明的对比,光影在山峦的轮廓间流淌、对话,赋予每一帧画面独特的叙事张力。”参与会员的由衷赞叹,道出了此次夜景创作所蕴含的深厚美学价值。
此次专题采风累计创作高质量摄影作品100余幅,通过影像传播有效提升景区文化内涵与视觉吸引力,推动其由“单一摄影打卡地”向“全天候沉浸式体验区”转型。如今,游客得以尽情体验“日观云海磅礴,夜赏星灯璀璨”的自然奇观与人文情怀交织的“慢旅”新境界,提高游客的滞留率,提升景区综合效益。
三年深耕覆盖全域:影像织就乡镇文旅“特色名片”
骑龙坳的转变,是协会三年来深耕县域文旅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协会紧扣“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主题,联合县作家协会等团体,构建“线下活动+线上传播+技能培训”的多维度服务体系。线下开展“桑海拾贝·荷你相会”“摄影赋能·光影惠民”等系列活动40余场、组织“油菜花赏花季”“庆元旦迎新春”等各类主题采风20余次,“举办无人机安全知识与实操”“光影课堂”等技能培训8场、推出“三威”等专题作品展览10余轮,足迹实现全县14个乡镇全覆盖。线上通过协会平台发布摄影作品展46期,累计展示照片及视频作品4000余件,线上线下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初步构建起多维度、系统化的影像助力体系。
协会开展活动
在连界镇,聚焦“工业+山水”资源特色,开展4次专项拍摄,创作出《湖光山色映新城》等系列作品600余幅,有力塑造“刚柔并济”的城镇形象。在观英滩镇,依托穹窿地貌与古村资源,策划“云上观英滩”等主题创作,推动以骑龙坳为代表的民宿产业发展,“摄友之家”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让“摄影热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守护非遗培育人才:为文旅振兴注入“长效动能”
协会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会员100余人次对“新场翔龙节”“越溪牛灯舞”等民俗活动进行影像记录,累计拍摄图片及视频素材1000余件,让这些承载着威远记忆的文化符号得以“活态传承”。开展乡村摄影培训10余次,累计培养本土摄影爱好者60余名,有效夯实了基层影像人才队伍。
县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一镇一主题”创作机制,进一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推动“影像+文旅”深度融合,联合乡镇打造摄影打卡路线、星空摄影基地等特色业态,持续为威远文旅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注入视觉动能。
从骑龙坳的昼夜双景,到各乡镇的特色绽放;从非遗文化的影像守护,到本土人才的培育成长,威远县摄影家协会正以光为笔、以影为墨,搭建起一座连接“乡土之美”与“外界之窗”的桥梁,让威远的文旅故事通过镜头被更多人看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视觉动能与精神力量。
(段竹瑀)
(威远县摄影家协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