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种土豆靠科技,10亩地多赚两万块!”当会理市城北街道大营村种植户张贵斌捧着收获的“川凉芋17”时,难掩丰收的喜悦浮现在脸上。2025年的凉山州,科技创新正成为激活特色产业的核心引擎,以技术突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田间地头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会理马铃薯示范片:良种技术双突破,“土疙瘩”变“金元宝”
在会理市大营村的马铃薯示范田里,农机手正操作设备进行起垄作业,凉山州农科院二级研究员徐成勇蹲在田埂上讲解技术要点。“我们培育的‘川凉芋17’2025年刚通过国家品种登记,今年3-4月薯块膨大期遭遇12天低温雨雪天气,亩产仍达4732公斤,是全州平均水平的3倍。”徐成勇介绍,团队研发的高效轻简化技术,通过脱毒种薯+早催壮芽+测土配方施肥组合应用,能让亩节约用工7个、成本降1000元以上,2024年更在大营村创下单块田块全田实收最高亩产5927公斤的全省高产纪录。
会理市马铃薯示范片(图片由示范片负责人提供)
“徐老师教的技术太管用了!”种植户张贵斌翻出账本告诉记者,2024年种2亩“川凉芋17”卖了2.1万元,2025年扩种到10亩,仅县农业农村局发放的种薯补贴就拿了2000元,按当前市场价测算,预计能多赚2万元。
据凉山州农业农村局2024年统计年报,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233万亩,产量358万吨,“川凉芋”系列品种推广面积已占全州马铃薯总面积的35%,正推动凉山从生产大州向产业强州转变。
会东农丰合作社:多元科技赋能,产品产出变高效
走进会东县江西街乡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魔芋加工车间,MGF14型干燥机正高速运转,新鲜魔芋经清洗、切片、烘干等工序,变身雪白的魔芋精粉。“以前用土法加工,12.5吨鲜芋只能出0.8吨精粉,还常因烘干不均变质;现在有了这套设备,出粉率稳定在8%,年产值达2500万元,比传统方式效率高3倍。”中级农技师、合作社理事长张金云指着设备介绍,车间还配套了智能筛选系统,能按粒度分级包装,高端精粉每公斤售价较普通产品高15元。
合作社的科技赋能不止于加工端,更延伸到种植环节。2025年,合作社在江西街乡推进570亩粮经融合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红果村400亩地块推行“玉米套种黄豆”模式,选用3个耐阴黄豆品种,搭配合理密植、滴灌节水、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等技术;另外70亩地块试验红薯、油葵、荞麦等8类作物套种,探索最优种植组合。在大坪村50亩基地,通过轮作与根结线虫熏蒸绿色技术,降低病虫害损失;大坪村50亩幼龄车厘子园则套种黄豆,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
会东县江西街粮油园区(图片由会东县委宣传部提供)
“为了让技术落地,我们联合县农技站成立专项小组,每季度组织举行农户现场观摩会,还发放技术手册。”张金云说,目前示范基地已实现亩均增收15%以上,辐射带动周边200户农户,预计全年产值可提升20%,真正让科技成为激活乡村产业的“金钥匙”。
盐源AI数据中心:算力惊人,推动凉山向“算力强州”转型
盐源县兴隆镇的珑腾凉山州AI数据中心项目现场,5栋数据中心主体已拔地而起,D01数据中心正进行内部装修,220kV变电站建设同步加速推进。“现在抢的是竣工前的关键期!”芜湖世纪珑腾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张新峰指着施工进度表介绍,项目5月8日正式开工,6月底完成结构封顶,力争12月底实现投产运营。
作为四川省重点项目,该中心总投资350亿元,规划建设5栋数据中心及配套变电站,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2500台服务器机柜,形成20万P算力规模,年产值将达100亿元。“1P算力每秒能够完成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计算能力,相当于500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时运算的算力总和,能为东部AI产业提供清洁能源驱动的算力支撑。”四川盐腾数据科技公司工作人员杨拉莫解释,数据中心依托凉山丰富的水电资源,可实现绿色低碳运行,推动凉山从“电力生产大州”向“算力输出强州”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