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教育 >新闻详情

四维护航筑沃土 心向阳光助成长——江安县妇联深度推进“心向阳光·益童成长”项目

2025-10-21 11:32:40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高艳

未成年人的健康承载着家庭的殷切期盼,更关乎社会的长远发展。2025年,江安县妇女联合会聚焦未成年人成长需求,以“心向阳光·益童成长”关爱未成年人项目为抓手,从心灵健康、兴趣培养、文化传承、职业体验四个维度精准发力,构建起“家校社协同、全方位覆盖”的关爱服务体系,为县域未成年人铺就一条洒满阳光的成长之路。

1

心灵护航,筑牢成长“心防线”

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基石。江安县妇联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构建多层次心理关爱网络。心理健康服务方面,链接持证心理咨询师1名,针对常见的情绪管理、亲子矛盾等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讲座2场,覆盖儿童及家长100余人次。服务精准关爱方面,建立重点儿童动态台账,组织基层妇联干部、“爱心妈妈”开展常态化走访,对留守、困境儿童实行“一对一”心理疏导。针对厌学、焦虑等突出问题,推出“菜单式”个案服务,累计帮助5名儿童缓解心理压力、重拾信心、回归正常生活,用专业守护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筑牢防线。

2

兴趣引路,激活发展“新动能”

兴趣是激发潜能的钥匙。江安县妇联坚持“需求导向、多元供给”,让未成年人在兴趣滋养中发现自我、发展潜能,构建兴趣培养生态圈。依托村(社区)、学校、儿童之家等阵地,组建由教师、志愿者、非遗传承人组成的“兴趣导师团”,丰富特色课程,开设绘画、竹编、科普等各类特色课,策划“亲子创意工坊”“家庭才艺秀”等活动,鼓励家长深度参与,在互动中融洽亲子关系,让兴趣成为连接家庭与孩子成长的纽带,累计服务超500人次。

6

文化铸魂,根植精神“乡土根”

文化传承是未成年人精神成长的沃土。江安县妇联立足本土文化资源,让非遗文脉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深入挖掘竹工艺、红桥猪儿粑制作技艺等本土非遗项目,让非遗课程进乡村。链接8名非遗传承人担任导师,开设竹编、剪纸等体验工坊,让儿童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开展亲子非遗制作活动,家社共传非遗,形成“一人学技艺、全家传文化”的辐射效应,累计开展文化传承活动4场,覆盖儿童500余人次,让乡土文化成为滋养未成年人成长的精神底色。

5

职业启蒙,点亮未来“导航灯”

职业体验是未成年人规划未来的窗口。江安县妇联以“实景体验+生涯引导”为路径,帮助儿童树立职业认知。联合村、企业打造“童梦工坊”职业体验平台,设置图书管理员、烘焙师等各类职业场景,邀请行业从业者现场指导。创新“任务驱动式”体验模式,如“图书馆管理”项目中儿童分工负责图书收集、整理、保存全流程;“烘焙体验”中通过食材配比、控温、摆盘,感受劳动价值与职业意义。累计开展职业体验活动2场,覆盖儿童100余人次,助力儿童明确成长方向。

3

4

心向阳光,方能茁壮成长;多方护航,终能静待花开。未来,江安县妇联将持续深化“心向阳光·益童成长”关爱未成年人项目内涵,不断完善关爱服务体系,用爱与责任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阳光下绽放璀璨光彩。

(江安县妇联供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