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阿坝讯(泽郎仲 旦真夺基 记者 严易程 文/图/视频)10月20日,阿坝州红原大草原上,连片的燕麦牧草随风起伏,金色浪涛里机械轰鸣不断。收割机、搂草机、打捆机依次排开,在草场间高效穿梭,转眼就将饱满的牧草变成一个个紧实的草捆,铺成一地丰收图景。
机械化收割
牧草收割
“今年学习了新技术,一亩地能收33到35捆草,比去年多了近两成。”红原益众农机服务队负责人旦真贡口中的变化,正是红原县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作为传统牧区,红原曾长期受冬季饲草短缺困扰,每到寒冬就得从外地高价调运草料,牦牛“过冬难”成了牧民的心头病。近年来,红原县把牧草产业当作现代畜牧业转型核心,不仅破解了饲草短缺难题,更形成了“种植—收割—储备—销售”的完整链条。
机器轰鸣
查看牧草长势
“放在以前,10月份就得忙着联系外地饲草商,生怕冬天断供。现在不一样了,本地牧草不仅够自家牦牛吃,还能往周边县市卖。”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红原县人工种草总产量预计干草可达8万余吨,除保障全县4万余头牦牛越冬需求外,外销及发放的饲草能覆盖周边县市的部分牧区。
丰收的喜悦
牧民笑开颜
夕阳西下,草原上的农机仍在忙碌,旦真贡的农机队还在抓紧收割最后一片牧草。在机器轰鸣声中,草捆越堆越多,不仅堆起了牧民的“冬粮储备”,更堆起了红原畜牧业从“靠天养畜”到“科技兴畜”的转型底气。未来,红原县还将推进牧草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让牧草加工成高蛋白青贮饲料、牧草蛋白粉,把高原上的“金草捆”变成带动牧民增收的“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