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如果用“云”来形容那些与故乡相关的人生旧事,那么“云上”的天空必定是人生的辽阔,“云下”的大地无疑是承载行走的记忆,“云”的起驻飞归,就是人间烟火的生发聚散。
一个人走得再远,也总被天地间那缕名为“乡土情结”的丝线牵系,这既是人生前行的原始动力,也是做人不忘本的最初根基。天地广阔,人生渺渺,有些情感需要随时释放,有些事情值得一直记住。这就是匍匐在大地上的写作,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作家庞惊涛的最新散文集《云上》,就是这样一本凝聚消散的人间烟火气、极具人生哲理意义,适合大众阅读的“人生之书”。
人生多少事,感动生敬畏。
《云上》是一本记录乡土记忆的散文集,具有“显微镜式”的叙事特征。《云上》以文字为显微镜,细腻勾勒出庞惊涛的人生轨迹——从乡村的挣扎到城市的打拼,点滴行走间的苦乐悲欢,城乡变迁中的现实碰撞,以及平凡日常里暗藏的处世哲学,皆在笔下酣畅淋漓地呈现,令人读来不由得心生感慨。
这些感慨,首先是方言的巧妙利用。作者在乡村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对乡村语言的熟稔掌握,让他在表达上胜人一筹。他用“幸喜得”表示“幸亏”,用“诧新鲜”代替“稀奇”,用“郎凯”示意“为什么”,用“稀嫌”表达“说闲话”的意思,如此等等,颇具地域特色的词汇,在整本书中俯首可拾。这些方言俗语的灵活运用,使来自川东北的家乡读者倍感亲切,即使听不懂这些方言的他乡人,也能从字面上明白其意。这样的乡语乡音,带来浓浓的乡情,让人自然产生亲近之感。
写文章是为了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生活散文虽不追求完整的故事情节,但也不能一味依靠堆砌日常琐事求取读者关注。同时,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并非来自史诗般的宏大叙事,而是源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琐碎的巧妙编织,最终留下值得纪念的东西,让读者产生共情。所以生活散文并非人生传记,却可以将生活中的某个瞬间留存下来,达到展现作者人生旅程的流转与延续的效果。
不是所有的故乡都在沦陷,但是几乎所有人的故乡都在发出召唤。不可否认的是,有人身在故乡却渴望远方,有人远离故土却又不断回望;有人对故乡怨恨,有人对故乡热爱,故乡给每个人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每个人也会给予故乡不同的馈赠。庞惊涛用他具有共情力的文字,使个体记忆得以保存,让文化基因得到传承。他对个人生活意义的探寻,顺从自然,再到亲切,最后生出敬畏。让真实生活的忠实记录不再显得枯燥,日常皱褶得以顺利熨帖,每个人都能从身边耳熟能详的平常小事中看到人性的光辉。
人间多少情,切莫论悲欣。
《云上》更是一本作者抒发内心情感的散文集。人是感情动物,亲情、爱情、友情,让每个人对生活有了不同的念想,生命流淌出来的悲欢喜乐,证明作者一定是生活的在场者,而不是生活的旁观者。
作者在《云上》每篇文章中书写的人物都有名有姓,他把乡村人事和城市人情,通过各种平凡小事表达出来,读者读着读着就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接受了他对生命的某种想法或看法。这是作者在饱含深情的叙述中,利用娴熟的写作技巧,让生活原型升华为艺术的典型使然。
《十四夜》是作者描写家乡正月十四晚上举行“蛴蟆节”的情景。我的老家也在川北,对这种已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民俗,我从小就喜爱至极。作者以成熟作家的笔触,重新追忆他从童年、少年、青年直至步入中年的岁月历程。在这个充满童年幻想的世界里,读者不仅看到了川北人的童年,听到了富有川北特色的童谣,更看到了川北人的情感成长与内心世界。而由这个节日所串联起的对几位逝者的怀念,更延展了一盏灯、一个节日本身所具有的文化边界。
读过《外婆》《亲邻与清邻》《百年一瞬》《山上的母亲》,直到读完《云上》的最后一页,我才明白:这世间,其实谁都活得不易。我一直沉迷于自己的情感世界,执着于个人的喜怒,却不知苦难并不是只降临在某个人头上。面对人生难关,唯有咬牙坚持,奋力前行。流逝的岁月会带走伤悲,而千年的月亮,也定会照亮属于你的辉煌。
人世多少路,远行需抬头。
《云上》还是一部教我们如何做人的散文集。任何文学创作,只有将富有人生哲理的思考糅合进文字,才会有存在的价值。《云上》通过从个体私密到公共空间的双重建构,把传统与现代、过去和未来设置在“今天”这个现实语境下,让走不同路的人,通过对某个人、某个生活片段的截取、观察,重启对人生的思考,这就是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散文其实完全能够也必须承载思想的重量,微观叙事可以构建宏观的意义宇宙。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广阔的文学史,会发现从《诗经》的“七月流火”,到汪曾祺的“高邮咸鸭蛋”;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到庞惊涛的川北叙事,无不是最贴近大地的写作,如此才能抵达最深邃的精神星空。
庞惊涛给他的散文集取名《云上》,书名本身便是一种精妙的隐喻。“云”是缥缈的,精神的,超越的;“上”则指示了一种姿态与方向。然而,整部文集所书写的内容,却又是无比扎实地根植于“地上”的日常生活。老屋、老牛、乡村、乡友、动物、植物……但正是在这些日常琐碎中,他搭建起一条通往“云上”境界的阶梯。
写作是作者与自我、与生活的漫长对话。在这场对话中,平凡的日子被文字照亮,琐碎的事务被赋予意义,流逝的时光被凝固成永恒的形式。写作的过程告诉人们,生活本身,就是最丰沛、最值得开采的文学矿藏。
庞惊涛在《云上》的后记中曾言,写作于他,是“安顿自己的一种方式”。乡村逐渐消失的人间烟火,难以舍弃的乡土情结,日常生活中被忽略、被压抑的细微感受,心底盘旋却无以名状的复杂情绪,通过匍匐在大地的写作,经过文字的梳理与定格,在《云上》凝聚起来,得以被看见、被理解、被安放。相信读者读完这本《云上》,也会如作者一样,从自我认知开始,最终完成自己的精神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