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工业则是撑起这片基石的“压舱石”与“顶梁柱”。
推动经济发展、聚力项目建设,关键在于坚定不移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而作为这一体系的重要载体与核心引擎,产业园区必须做大做强——其成败,往往系于能否锻造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镇园之宝”。
一个园区,若无这样的“镇园之宝”,便如同航行缺少主帆,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去年10月,成都市召开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吹响产业园区提质进阶的冲锋号。这一年来,成华区积极响应,将培育“镇园之宝”、推动“立园满园”作为关键举措,持续夯实园区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成华区力推的“镇园之宝”?它们在稳增长中扮演什么角色?成华又是如何培育它们的?
卡洛普外景
龙头引领:
“镇园之宝”破局生长,筑牢产业硬支撑
在成华区的产业版图中,一批“镇园之宝”企业正通过技术突破打破垄断、以模式创新开辟赛道,成为各自领域的“隐形冠军”和“行业先锋”。
卡洛普机器人
走进成都机器人产业园卡诺普公司车间,多种机器人正在有序作业:“焊接工”精准点焊、“打磨工”精细处理汽车轮毂。工作人员如同“机器人训练师”,通过遥控器实时校准精度。另一侧,一批机器人整装待发,即将销往全球。
如今的“国产机器人先锋”卡诺普,起步于2012年——5位年轻人筹集资金50万元,在龙潭大学生创业园埋下梦想的种子。当时,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被瑞士ABB、日本发那科等企业垄断。卡诺普团队瞄准工业机器人“大脑”——控制系统,3年内便成长为国产控制器领军企业。
随后,卡诺普持续进阶:2018年推出首款整机焊接机器人,2020年在6关节20kg及以下机器人领域实现国产出货量第一,2025年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海外销售占比超20%,并在马来西亚设立子公司。目前,卡诺普已拥有60余种全系列机器人产品,实现全电控硬件、软件及本体设计的自主研发,成为工业机器人焊接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卡诺普的快速发展并不是个例。成都机器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园区已聚集卡诺普、金奥博、成焊宝玛等头部企业,汇聚工业机器人上下游企业75家,机器人产业营收占全市三分之一。2025年又创建省级机器人产教联合体,引进8个重大项目,成华区机器人创新中心成功入选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集群成功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正全力争创国家级机器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成华经开区
在同一园区,老牌航天企业——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也作为“镇园之宝”脱颖而出,通过数字化转型焕发新生机。
在其数字化车间中,“人、机、料、法、环”高效协同。定制MES系统实时监控产品状态与质量数据,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管控。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厚文表示:“电子装调数字化车间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设备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目前公司已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拥有近100项有效专利,参与近10项行业标准制定。
培育“镇园之宝”还需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领域,成华区也已崭露头角。
为全球仅有的三家实现一体式空间显示技术企业之一,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作去年9月将总部从深圳迁至成华后就迎来快速增长。其第三代AI智能眼镜已于不久前上市,提供文旅导览、实时翻译等功能。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看中的正是成华的创新活力和产业生态。未来,将以成华为示范中心,打造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示范街区,为成华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成华区目前已聚集上下游企业170家,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1个、省级创新平台39个。
链主领航+集群共生
培育“镇园之宝”后备军
如果说龙头企业是“镇园之宝”的“标杆”,那么完善的产业生态就是“准镇园之宝”企业的“沃土”。
在成华经开区智慧能源产业园,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千余家企业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正为更多潜力企业搭建成长阶梯。
不久前,我国西南最大天然气生产企业——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迎来里程碑: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7000亿立方米,2025年1—8月生产天然气300.3亿立方米,新投产气井301口,新建产能77亿立方米。其供气网络已形成“北抵秦巴、南至滇黔、东联鄂西、西接川藏”的格局,服务2500余万户居民、超万家工业企业,承担着全国五分之一的天然气供应任务。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技术突破的硬实力。四川盆地被称为“天然气地质博物馆”,超深层勘探开发难度居国内首位。西南油气田通过持续攻关,构建起12个技术系列、129项特色技术的全链条体系,创新本土化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填补国内海相天然气勘探主体技术空白,成功探明安岳气田、川南页岩气田等万亿储量特大型气田。
“2024年天然气产量已创历史新高,2025年将高质量上产500亿立方米,建成西南首个500亿立方米大气田。”西南油气田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将持续提升储气库调峰能力,让“成华产”天然气稳定输送至千家万户、工厂车间。
依托西南油气田这一链主企业,成华区将能源产业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深度绑定,推动智慧能源企业、科研人才、生态要素加速聚集。2024年园区实现营收1390多亿元,汇聚石油、天然气、水电等传统能源和风、光、氢等新能源及储能企业超过300家,其中,“四上”企业及“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80余家,涌现出西油、川庆、雅砻江水电等5座 “能源亿元楼宇”。
新势力也在加速崛起:2024年12月注册于成华的四川省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定位为“四川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主要实施主体”,将推进探采销一体化管理;兴储世纪、航电微能源聚焦新能源领域,洲际海峡、享宇科技则在筹备上市……
“我们不仅要服务现有龙头壮大,更要培育新的增长极。”成华经开区智慧能源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服务西油、川庆、雅砻江水电、十一科技等进一步壮大的同时,园区正以四川油气勘探、越盛能源、西南电力设计院、成都建材院等为重点,推动西南电力设计院、越盛能源集团产值破百亿元,成都建材院产值破50亿元,四川油气勘探产值破20亿元……
智慧能源产业园镇园之宝
该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该园区已形成智慧能源产业研发、办公、生产、结算、营销、服务等链条齐备、相互协同的发展局面。同时,正在协助开展国际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中东、中亚、非洲等国际市场,构建“研发、办公、生产、结算、服务”全链条协同的智慧能源产业生态。
智慧能源产业园
精准滴灌+政策赋能
厚植“镇园之宝”生长沃土
这些企业都是成华区的“镇园之宝”。
“‘镇园之宝’对园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在成华区经科局副局长彭磊看来,“镇园之宝”有利于围绕主导产业关联环节做优做强,牵引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固链强链延链补链,形成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融通发展模式。
为培育“镇园之宝”,成华区从园区和企业两个层面入手,全力推动各园区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全省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聚区。同时在政策中明确奖励机制,为“镇园之宝”生长筑牢“沃土”。
如何帮助企业由小变大,最终顶天立地?
成华区给出了“梯次培育”的解决方案。成华经科信局相关负责人从电脑里调出4个“库”——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库、小升规培育库、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上市企业培育库,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落地。
该负责人说,“通过重点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计划,我们正分层培育亿元以下、突破亿元、跨越百亿元、冲刺千亿元等不同规模的‘镇园之宝’,带动企业跨台阶发展。”
2024年,这套培育机制成效显著: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推进中,成华区全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27家、国家级“小巨人”1家;推进“升规入统”攻坚方面,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家。同时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与本土制造品牌塑造,储备“镇园之宝”的中坚力量。
培育过程中,成华区摒弃“大水漫灌”,坚持“精准滴灌”。落实成都市委相关部署,出台服务工业企业活动方案,成立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按“龙头企业全部进、重点企业重点进、其他企业按需进”思路走访企业,实行“建账、跟踪、销号”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收集并办结企业人才、金融、政策扶持等诉求106余项,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在企业培育上,成华区进一步出实招:发布《2024年度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榜单》,鼓励中小企业“揭榜挂帅”;建立“创新型—省级专精特新—国家小巨人”三级企业培育库,梳理年度营收1000万元以上企业清单充实储备库,并对三级企业实行常态化监测、动态化管理,形成递进式培育机制。
成华区航拍
面向未来,成华区委书记袁顺明提出,成华区将持续以重点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链长+顾问+专班+园区+链主”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产业强链、企业培育、金融赋能、人才领航、科产融合五大行动,引进培育一批“镇园之宝”“明日之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新语 )
(图片由成华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