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攀枝花讯(周娟 记者 徐杨)深秋时节,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万亩板栗林枝叶簌簌,空气中带着板栗特有的甜香。依托规模种植、林下经济、深加工、文旅体验全链条支撑,仁和区板栗产业持续释放效益,今年该区板栗产量突破万吨,综合产值约2亿元。
板栗林
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的板栗林可追溯至公元1640年左右。1990年,当地开始规模化种植,从早期村民自发嫁接到后来专家科学指导,产业逐步迈向规模化、专业化。目前,全区板栗种植范围覆盖4个乡镇9个村,总规模3.5万亩。2023年底,仁和区板栗产业发展入选四川省“天府森林粮库”第一批示范建设项目。
在位于白拉古村的攀枝花啊莫莫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食品研发室里,一碗热气腾腾的即食板栗鸡米线香甜可口,板栗从枝头走上了餐桌,走向消费者。企业通过应用蒸烤集成、冷热杀菌等现代食品工艺,成功开发出板栗饺、煨汤米线等10余款预制菜与即食产品,采用多形态包装适配家庭、户外等多元消费场景,让深山板栗价值提升。
板栗糕
今年9月,白拉古村借板栗丰收契机,将板栗特色菜品融进了文旅体验活动,焦香的糖炒板栗,清甜板栗糕、板栗奶茶受到游客连连点赞。从零星种植到连绵万亩,再到全链条精深加工,仁和板栗产业正茁壮生长。
树上有鲜果,树下能“生金”。围绕板栗种植,仁和区探索“板栗+”立体模式。村民利用农事管理间隙和林下闲置土地,将板栗冬季修剪的枝丫、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种植食用菌的优质原料,发展多元林下经济。
板栗林下种植赤松茸
去年10月,白拉古村民殷红芬在林下试种羊肚菌、大球盖菇等菌类,增收近4万元,今年6月,她又将3000余个木耳菌包安置在栗林中,将食用菌采收后的废菌包直接还田,用于改善土壤质地、提升肥力,实现“果—菌—肥”的生态循环,半个多月便获首茬菌1000余斤,再添万元收入。
除了食用菌,借助板栗树冠的天然荫蔽条件,平地镇、大田镇、啊喇彝族乡还发展起了林下魔芋种植、林下养鸡等产业,实现了管理减负与效益增值双赢。
(图据仁和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