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成就显著:经济总量年均增长5.4%,占西部地区总量超3成

2025-10-22 20:11:42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魏文红责任编辑:张萍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洋)10月22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成就综述。5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区域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全国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双圈”经济总量由2019年不足6.4万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8.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由6.3%上升至6.5%,占西部地区比重达30.3%;年均增长5.4%,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成就呈现出五大特点:

特点一:提速增量,发展能级乘势跃升

2020年至2024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两个新万元台阶。从财政实力看,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632.1亿元,比2019年增加1455.7亿元,年均增长6.2%;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1864.9亿元,比2019年增加2337.0亿元,年均增长4.5%。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2024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6202.2亿元、31248.0亿元、49742.8亿元,年均增速依次为2.9%、5.2%、6.0%。要素支撑持续强化,2024年末常住人口9853.5万人,较2019年增43.5万人,占全国比重达7%;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5万亿元、16.7万亿元,年均增速9.6%、12.6%。能源保障升级,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投用,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天然气产量分别为2019年的1.4倍、1.5倍 。

特点二:协同共兴,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

双核引领效应凸显,2024年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经济总量分别突破2.9万亿元、2.6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40%、30%,占“双圈”比重超34%、30%。区域融合持续深化,成渝中部地区经济总量13963.2亿元,为2019年的1.4倍;川渝高竹新区等10个毗邻合作平台加快建设,秦巴山区等区域积极“融圈入群”。

城镇化稳步推进,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09%,较2019年提高4.3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24%,年均提高0.52个百分点。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四川超2000亿元市(州)达9个,川渝超500亿元县(市、区)分别增至36个、26个。

特点三:创新赋能,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构建

科技创新动能增强,2023年研发经费支出2065.5亿元,投入强度2.49%,较2019年提高0.47个百分点。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7个增至10个,共享大型科研仪器1.4万台(套)。2024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有效发明专利22.8万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500亿元,均为2019年的2.6倍。

产业创新成效显著,共建4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成全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2024年工业增加值24230.1亿元,为2019年的1.4倍,年均增长5.8%。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信息传输等行业年均增速超15%;荣昌猪等国家级农业集群建成,2024年粮食总产量3811.6万吨。消费市场活跃,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5.8%,较全国高2.3个百分点。

特点四:先行先试,改革开放新高地加速崛起

重点改革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等改革推进,35条跨区域协作及市场一体化经验获国家推广,营商环境居西部前列。内联外通升级,2024年川渝两地铁路运营总里程超9700公里,高铁超3300公里,五年间川渝铁路货运量累计超7700万吨。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6国548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

开放平台提质,川渝自贸区协同示范区建设加快,12个综保区封关运行。外向型经济壮大,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7万亿元,年均增长6.9%;五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25.5亿美元,对外投资超113亿美元。

特点五:共建共享,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建设

民生福祉改善,五年新增城镇就业超700万人,2024年重庆、四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713元、34325元,年均增长6.5%、6.8%;城乡收入比分别缩小至2.24、2.22,新增养老保险参保超700万人。

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成渝双核1小时高铁直达,公共交通“一卡通”通行,22条跨省城际公交运行。355项“川渝通办”事项落地,935家医院161项检查结果互认,户口迁移、社保转移等实现跨省通办。生态治理见效,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持续为优,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较2019年下降10%以上,跨省“无废城市”共建率先启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