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图片 > 图片推荐(首页) >新闻详情

攀枝花:中国钒钛之都风帆劲起

2025-10-24 16:31:27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易陟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1.png

10月下旬,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区,安宁钛材6万吨能源级钛(合金)全产业链项目现场,占地2019亩、正在加快建设的集群式现代化工厂错落有致,展现雄姿。这个总投资72亿元的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钛材工厂,为攀枝花市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再添新动力。

2.jpg

安宁钛材6万吨能源级钛(合金)全产业链项目(谭浩 摄)

攀枝花,这座地处川西南、滇西北,钒钛磁铁矿“甲天下”的四川边陲城市,从“三线建设”之前的“不毛之地”,到上世纪末的“百里钢城”,再到如今的“中国钒钛之都”,产业脉搏始终与国家战略、时代气息同频共振,钢铁、钒钛、新能源产业渐次发展,书写着新中国工业阔步向前的生动篇章。

近年来,攀枝花踏上城市绿色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之路,依托得天独厚的钒钛资源优势,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攀升,成功构建从钒钛磁铁矿采选冶到钒钛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建成钛白粉、钛金属、钒合金以及钒化工、钒冶金等产品的全系列生产体系。

如今,攀枝花已成为全球第一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以及唯一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风帆劲起的钒钛产业,不仅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更推动着攀枝花向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

3.jpg

攀枝花

资源“心脏” 功能凸显

钒和钛作为两种重要的战略金属,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高端制造、新能源和国防科技等领域具有核心应用价值。支撑传统钢铁产业向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跃迁,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核心支柱之一。

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累计探明储量高达86.7亿吨。其中,钒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钛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正如攀枝花人自豪所言:“天上有阳光,地下有钒钛,攀枝花是天然的资源聚宝盆。”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经历早期开发的艰难尝试、关键技术的攻坚突破、产业持续发展的砥砺前行以及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的艰辛蜕变,过程充满了挑战与突破。

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自20世纪末期攀枝花成功实现钛的提炼,步入21世纪,在各级党委、政府引导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规模进军钒钛磁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领域,一代代建设者接力奋斗,淬炼钢铁、锻造钒钛,在这片土地上赓续传承“三线精神”。

4.jpg

攀钢集团攀枝花基地

2008年,攀枝花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节点——荣膺“中国钒钛之都”美誉。2010年,攀枝花钢铁产业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首次降至50%以下,而钒钛产业则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并被纳入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3年底,攀枝花全域被纳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剑指钒、钛、稀贵金属等领域。

攀枝花的钒钛资源,就像埋在地里的种子,催生和孕育出一批钒钛产业的链主和龙头企业。正是这些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掌握着产业密码,手握众多核心技术,具备强大的生产与创新能力。

与攀枝花几乎同时诞生的攀钢集团,现已成为技术与产品皆领先世界的中国钒钛“领航企业”,宛如一艘巨轮,带动一大批原料供应、外委加工、服务型企业融入攀钢产业链,形成了强大的钒钛产业聚集效应。

龙佰集团,钛白粉、海绵钛产能双双跃居全球第一。围绕构建龙佰绿色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精心构建起钛、锆、新能源3个优势产业链。攀枝花基地,成为该集团产业链的资源“粮仓”。

2024年3月,全国钒钛磁铁矿储量规模大、共伴生元素多、资源潜在价值极高的红格南矿正式启动开发,一场“千亿投资、万亿产值”的“产业竞速”拉开大幕。

5.jpg

龙佰集团四川矿冶(企业供图)

审视发现,攀枝花有四大基底坚如磐石,奠定了其作为我国钒钛资源“心脏”的战略位置。

资源禀赋:坐拥储量丰富且位居世界前列的钒钛磁铁矿,钒、钛等多金属共生的特性,使其综合利用价值极高。

历史进程:早已奠定的工业基础、产业转型的时代浪潮,催生出蓬勃发展的钒钛产业,以及其上下游、左右端。

技术创新:以关键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升级,以创新平台建设支撑技术研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了资源高效转化。

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集聚,完整产业链条提升竞争力,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不可替代优势。

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高级顾问张邦绪表示,随着在航空航天、化工催化、医学等非钢铁领域的拓展应用,钒钛已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与不可替代性,攀枝花正着力加强钒钛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加快形成建圈强链集群式发展的磅礴态势。

产业跃迁 科创赋能

攀枝花以前瞻性的眼光布局钒钛产业发展,倾全市之力,推动钢铁产业向钢铁钒钛新材料领域转型发展,钒钛产业实现了从“0”到“1”、从“1”到“N”的跨越。

在攀钢、龙佰、安宁股份等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及其产业集群的强劲带动下,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区、各县(区)加快发展步伐,企业数量与日俱增,产业集群加速壮大、产品门类持续丰富。

已形成年产五氧化二钒4.8万吨、钛白粉63万吨、海绵钛6万吨等钒钛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拥有1个国家级、1个省级钒钛高新区,“攀枝花造”钒钛系列产品正不断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6.jpg

攀枝花造钛锭(攀枝花市经信局供图)

2023年,全市钒钛产业产值达到521亿元,首次超越钢铁行业;2024年,全市钒钛产业实现产值589.7亿元,同比增长12.7%;2025年上半年,实现产业产值300.9亿元,同比增长9.3%,继续保持着稳定向上的良好态势。

“通过产业链协同布局、产业生态圈建设以及技术推广应用,攀枝花致力于将钒钛产业打造成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极的核心动力源,并加速构建城市新的产业格局。”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产业基础坚实的攀枝花,其“中国钒钛之都”的美誉,正加速从“资源之名”向“产业之实”华丽蝶变,孕育出了累累硕果。

在材料端,钒氮、钒铁合金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特种钛白材料产品入选《四川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5年版)》,宇航级钒铝合金实现年产600吨规模化生产,国内首卷0.1毫米×500毫米宽幅钛箔材(手撕钛)生产设备和关键技术实现自主研发……

7.jpg

“攀钢造”手撕钛(攀枝花市经信局供图)

在装备端,国内首台国产大功率EB炉(电子束冷床炉)形成4000吨钛合金锭生产能力,国内最大真空悬浮炉打通全省钛铸件全产业链,形成100吨以上生产能力……

在集群端,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列入四川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名单,钒钛产业集群列入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纳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上榜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和2024中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百强……

同时,科技创新也激发出攀枝花钒钛产业的发展活力。近年来,攀枝花大力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钒钛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百花满园。

先后建成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钒钛综合利用标准化领域委员会、国家钒钛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40余个。

积极推进“钒钛铁精矿碱性氧化球团堆浸提钒工业实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成100%采用攀西钛矿为原料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

超微细粒级回收创新工程实现工业化生产;高钛型高炉渣高值化利用技术等,成功扭转我国高品质氯化法钛白粉原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攻克世界级“卡脖子”难题。

……

8.jpg

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区 

绿色转型 “链”动未来

钒、钛是现代绿色工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一方面,钒钛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环保装备等领域,例如钒电池储能技术推广,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存储和稳定供应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随着钒钛材料在轻量化、高强度方面的优势不断被挖掘,其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绿色转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围绕钒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攀枝花正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布局落子。

今年5月,投资四川·攀枝花钒钛钢铁新材料投资推介会暨供需合作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攀枝花发布了《攀枝花市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图谱》及《攀枝花市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投资机遇清单》,精心推出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现场,6个供需合作协议和6个产业投资项目成功签约,合作总金额达136亿元。

今年以来,攀枝花在钒钛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也频频传来喜讯,展现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

钒产业领域,全省最大的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网。该电站每年可提升新能源发电量利用率约6.64个百分点,相当于多消纳绿电2125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1.353万吨,标志着攀枝花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新型储能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9.jpg

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一期项目

钛产业领域,美利林60万吨氯化钛渣、30万吨高端钒钛耐磨钢球、10万吨高端钒钛耐磨材料(二期)三大项目在攀枝花盐边县钒钛产业开发区同步投产,预计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4亿元。

10.jpg

美利林产业集群(湛璐霜 摄)

就地取材,做精钒产业、做深钛产业、做亮钒钛低微合金耐磨铸造产业,高效推动钒钛产业链延伸升级,通过积极推进产业新项目落地,推动企业扩大规模、丰富种类、提升产能,建强钒钛产业筋骨。

机制上,加快产业建圈强链,全面建设主要承载地。优化调整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出台工作方案,精心梳理充实企业、平台、项目等清单,全力推进钒钛新材料产业发展,以便更好地承接省先进材料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任务。

行动上,聚力谋划重大项目,全面建设千亿集群。精心谋划产品倍增、提质提档、配套服务、协同发展四类项目群。侧重发展低杂质含量钛精矿、高端钛白粉、多品级海绵钛、钛及钛合金锭、钛材、钒储能全产业链等,大力发展民用钒钛产品。

策略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动产业转型。优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绿色低碳智能转型和集群协同发展,推动钒钛产业由初级材料向中高端产品的全面提档升级。

新时代呼唤新质生产力,新动能催生新发展优势。在独特的资源优势、坚实的产业根基、完备的要素保障、持续的科技创新、政策的大力护航等诸多要素加持下,攀枝花正不断迸发内在活力。预计到2030年,全市钒钛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供应链强度和韧性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品牌突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

(四川经济网记者 徐杨)

(海报制作:董豆豆)

(除署名外,图片由东影数字电影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