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10月24日,在南充临江新区低碳产业园三联钢化玻璃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里,一个普通生产日的序幕正由一块玻璃原片的“苏醒”拉开——智能仓储系统精准调拨玻璃原片,AGV无人叉车平稳将其运送至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王平所描绘的“设备智动化、生产智能化、工厂智慧化”图景,在此刻从概念落地为生动的生产现实。

高速智能水射流切割机以超高压水流为“刀具”对玻璃进行加工
“以前靠人工挑片、上片,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错。现在智能化系统一整套流程下来,精准又高效。”王平指着生产线介绍,从玻璃原片的“挑选上片”开始,智能传感器和机械臂就接管了大部分工作,将原片切割、磨边清洗、开缺打孔,每一道工序都在“智慧大脑”的调度下精准衔接。
当玻璃经过切割、磨边等初步加工后,便进入“钢化淬炼”的关键环节。在高温钢化炉中,玻璃经历极速加热与冷却,分子结构被重塑,强度和安全性大幅提升。而这背后,是智能温控系统和自动化传输设备的“默契配合”。
“你看这套智能产线,从玻璃磨边清洗到钢化完成,全程无需人工过多干预。”王平的语气里满是自豪,“我们的产品优品率从90%提升到98%,人工成本和能耗降低,每年能节约成本约800万元。”
在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的生产分支上,智能化的“魔法”更显精妙。制作夹层玻璃时,胶片(丝画)依序叠层夹设于玻璃之间,经初压、高温高压成型,最终成为兼具美观与安全的成品;而中空玻璃的生产,则通过间隔框装配、双道密封胶工艺,实现了优异的隔热隔音性能。每一块玻璃的“定制化诞生”,都离不开智能系统对工艺参数的精准把控。

工人正在对玻璃板材进行转运
当成品玻璃完成包装、准备出库时,它的“智能诞生记”并未落幕。王平表示,三联钢化玻璃正计划挖掘智能设备潜力,深化上下游合作,开拓新市场版图,实现年产值破亿元。
从顺庆区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到三联钢化玻璃月产玻璃超10万平方米、四季度预产值2500万元的亮眼成绩,一块钢化玻璃的“智能诞生”,折射出的是顺庆区“工业兴区、制造强区”战略下,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转型的生动实践。
在临江新区顺庆片区的这片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三联钢化”们正以智能化为笔,书写着制造业升级的“顺庆答卷”,而每一块走出工厂的钢化玻璃,都是这份答卷上最具质感的“签名”。
(万家利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