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近日,四川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S220线库区复建公路工程(木尔渣至热脚段)(简称S220线库区复建公路工程)IV标段项目建设现场传来好消息:正式进入试通车阶段!

项目建设现场(航拍图)
据了解,四川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S220线库区复建公路工程(木尔渣至热脚段)项目(简称“S220线复建公路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世界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的附属工程之一。项目全线地处川西北高原龙门山断裂带的“V”型深切峡谷之中,线路全长约38km,需要把原省道抬升至海拔2500m以上的半山腰进行重建。其中,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IV标段全长约10km,施工内容包括桥梁6座、隧道3座、盖板涵13座,桥隧涵占比约为60%。作为全线的控制性标段,其施工难度、安全风险、技术要求和进度压力堪称全线之最。
看着平稳驶过的车辆,中交二航局S220线复建公路工程IV标段生产副经理万里涛难掩内心的激动,他说:“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发扬工匠精神,排除万难,有效平衡了进度、安全与环保难题,用坚守和勇毅续写‘天路’建设传奇。回望过去,让人难以忘记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峡谷起高桥
在高原“V”形深切大峡谷中,横跨脚木足河的神山特大桥全长346米,主跨158米,桥面距谷底高达110余米。桥址处场地狭窄地势陡峭,要在芝麻绿豆大的空间场地上建起高桥,其困难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加之桥台两端都在百米高的崖壁上,施工便道根本无法修建。考虑到大桥工期紧任务重,工期刻不容缓,建设之初建桥团队不得不调整原施工工序,先进行河岸边上的两个桥墩施工,待分别连接桥台两端的热足与神山两条隧道贯通后,再以其为交通依托进行施工作业。

项目建设现场(航拍图)
在施工过程中,面对场地狭窄,交叉作业,森林防火,生态环保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项目团队把科技与智慧相结合,将难题矛盾逐一突破化解,有序推进施工生产。特别是随着桥墩的拔节生长和挂篮的持续延伸,混凝土浇筑时泵管弯拐多,泵送扬程高和距离远等原因造成频繁的堵管爆管。不仅浇筑效率低,还考验着建设者的心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试验室通过外加剂提高流通性,在两个桥墩相应位置放置拖泵,以“接力”的方式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确保了大桥的顺利合龙。
绝壁凿“天路”
连接梭磨河大桥与热足隧道和连接神山特大桥与神山隧道的两段挂壁路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是全线挂壁路基工程的典型代表。其山体原貌为堑边坡,最大坡度达到了80度左右,岩层为裂隙发育的燕山晚期花岗岩,路基开挖需要在特坚石上进行爆破作业。这不仅是全线的“卡脖子”路段,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其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达到了极限,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施工队伍在绝壁上施工
身背安全绳的“蜘蛛人”在数十米的高空“飞檐走壁”,打孔、装药、爆破、排危一气呵成。在极度陡峭、狭窄的施工场地上,采用纵向分段横向分仓法,针对不同岩体进行爆破设计、试爆,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根据地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爆破参数,灵活采用“深孔爆破+浅孔爆破+松动爆破+预裂爆破”等方式进行爆破作业。在爆破开挖施工过程中还得严格控制用药量,必须要把爆破作业控制到“毫米级”,确保滴“石”不漏,保证交叉施工安全。就这样,大伙儿一步一个脚印,在“垂直”的山腰上开辟出了一条“天路”。
升温御酷寒
项目所在地冬季低温酷寒且持续时间长,最低气温达—15℃,属于高寒区域施工。要在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依旧保持生产进度,关键就要解决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的保温难题。为保证混凝土质量,项目团队采用“保温暖棚+暖风机+阻燃保温被”的方式来进行升温和保温。据统计,项目一共累计投入各类型号的暖风机350余台,阻燃保温被2850余床,保温布15400余平方米。

施工队员在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施工
特别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在进出口两端用保温布一封闭便可形成一个天然的保温棚,或者根据施工需要在隧道内进行分段分隔用暖风机升温即可形成保温棚;室外施工则使用脚手架和保温布搭建保温棚,用阻燃被覆盖保温,用暖风机来进行升温和恒温。在养护过程中安排专人动态的进行棚内温度监测,始终把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以此来确保工程质量。
智斗“水魔兽”
帕尔巴隧道全长2980米,隧道所处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岩层破碎(前后共穿越了5处地质突变夹砂断层),裂隙涌水严重,施工安全风险较高、难度极大。掘进过程中隧道掌子面裂隙涌水肆虐,高峰期时双向日均涌水量高达15000余立方米,可以填满8个国际标准游泳池,因抽水损耗更换水泵近百台,足以堆成一座小山包。

施工现场
项目团队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速反馈、控沉陷”的二十四字原则。针对软弱围岩自稳能力差和涌水严重等难题,除了实现对隧道24小时监测不间断和涌水抽排作业外,项目还成立科研课题小组,多次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艺。团队采取超前小导管、管棚、护拱等措施,保证了隧道开挖工作面稳定。同时,加大排水设备设施投入,采取梯级接力式抽水,把集中抽水时间从10h减低至了4h左右,缩短了排水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支洞通“天堑”
热足隧道是双江口水电站库区复建公路G317梭磨河大桥和S220神山特大桥的连接纽带。隧道两端都是百米高的悬崖峭壁。

项目建设现场(航拍图)
开工建设时,必须要沿着花岗岩山体用炸药开辟出一条“之”字形的盘山便道才能到达隧道进口,高差约110米。在修建数月至距离进口大约还剩200米的水平位置时,一个巨石挡住了前进的步伐,并且余下的部分全是垂直的岩体,施工无法继续。在综合考虑后,项目决定通过朝隧道正线方向往山体内打一条170余米长的耳洞来替代剩余施工便道。当耳洞到达隧道施工线路位置时,再分大里程和小里程来从“中间”向两端掘进。这样一来既巧妙地解决了无法修建施工便道的难题,又保证了隧道的工期。
“铁楔”解孤石
在峡谷中常规建桥,应遵循“先桥台,后桥墩”的流程,以规避交叉作业带来的风险。然而,神山特大桥的两侧桥台深嵌百米绝壁,修建施工便道十分困难。为此,项目团队先行突击建设河谷中的桥墩和连接桥台的2条隧道,待隧道贯通后,以此作为通往绝壁的“生命通道”,再由此反向攻坚高悬于绝壁的桥台与挂壁路基。

施工现场
在施工中,团队采取弱爆破的方式炸出仅容小型机械出入的“小洞”侧向出洞。随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用主动防护网给孤石穿上铠甲、打锚杆注浆固定,并在其下方设置了3道被动防护网防止处置孤石时碎石滚落。最后,工人们手持凿子、铁锤和钢撬等工具一个又一个的孤石小块小块的劈裂分割肢解后处理掉。确保了孤石处置的和交叉作业的绝对安全。
如今,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IV标段项目全线率先实现通车,奏响了S220项目全线建成通车的序曲。全线通车后将改善数万名库区百姓交通出行难题,缩短当地群众的出行时间。此外,还将有效巩固拓展当地脱贫攻坚成果,对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周圆圆)
(中交二航局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