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技能”与“美学”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在达州技师学院的学术报告厅,范藻教授以《“技能”之美,美在何处?》为题,带领师生开启了一场关于匠心与诗意的探索之旅。
本次讲座由达州开放大学(达州社区大学 达州枫桥学院)主办,特邀美学家、文艺评论家范藻主讲,围绕“技能教育与美学传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引领师生共同思考技能与美的内在联系,激发大家对工匠精神的深层理解与追求。

“巴山社区大讲堂”现场
讲座中,范藻以“美是什么”为引,结合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意境,指出“自然因欣赏而美,社会因人类而美,艺术因创造而美”,强调人与美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随后,通过播放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宣传片,引出“技能、创造、人才”三个关键词,指出技能不仅是时代人才的基石,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这是在场师生从范藻准备的“惊喜”中体会到的深刻命题。随着一段悠扬的口琴声在讲堂中响起,范藻用自己娴熟的演奏,将“技”与“艺”的融合具象化为流淌的旋律。再以《庖丁解牛》的经典故事为例,剖析庖丁从“技”到“艺”再到“道”的三重境界,生动阐释了“美来自热爱”的理念。他表示,庖丁的动作、姿态乃至精神状态,无不体现出技能操作中的美学价值。
从“技能大师的绝活”到“最美客房服务员刘彩云”,再到“焊武帝”高凤林等现实案例,范藻进一步阐述了技能之美的三重维度:美在劳动结果的奇迹、美在劳动过程的悬念、美在劳动创造的神奇。他强调技能之美不仅体现在出神入化的技艺中,更体现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中。

“巴山社区大讲堂”现场
本次讲座由达州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周跃敏主持,他表示,技能教育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美学的浸润。“巴山社区大讲堂”特别设计举办的这场专家讲座,旨在让广大技校学生在掌握精湛技艺的同时,也能感受技能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
讲座吸引了400余人现场聆听。整场讲座内容充实、案例生动,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学生实际,深化了师生对技能美学的认知,也为技能教育注入了人文与美学的内涵,为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王庆湘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