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三农 >新闻详情

流量变销量!宣汉“帮帮带”直播奏响助农新乐章

2025-11-05 12:15:20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家人们快看!这是塔河镇农户纯手工晾晒的干豇豆,无任何添加,太阳晒足小半年,每斤才12块钱……”近日,宣汉县供销社联合浙江舟山驻达工作队、省地质局帮扶干部以及本土助农团队“蜀乡兰兰”,在县东西部协作办(县委农办)的牵头协调下,共同走进宣汉县塔河镇,开展“帮帮带”助农直播活动。

3ee6a000-dcae-45cc-9907-45f41879aa61.jpg

直播现场

镜头前,本土网红“蜀乡兰兰”手持干豇豆热情吆喝,身后省地质局帮扶干部、供销社工作人员轮番补位,细说农产品的种植故事,弹幕里“支持助农”“下单尝尝”的留言刷屏不断。这场5个小时的“帮帮带”助农直播,吸引4万余名网友围观,卖出1142单土货,让干豇豆、土鸡蛋、手工红薯粉等深山农产通过“云端”走向千家万户。

这场热闹的直播,正是在宣汉县深入开展协作帮扶促消费专项行动过程中,针对山区零散农产品销售不畅的痛点,聚焦“小切口、解难题、惠民生”,创新推出的“帮帮带”微改革项目的生动注脚。其模式旨在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和资金支持,构建“123”产销服务体系(1个标准化收购点、2套销售网络、3支“帮帮带”队伍),搭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通道,精准破解“销售难”困局,进而帮助农民卖货、帮助农民增收、带动农业发展。

0eb9de8d-b529-4ebf-adba-9a1764224ce9.jpg

电商产品打包快递

在收购端,宣汉依托供销社贴近群众的优势,投入专项资金在试点乡镇供销综合服务社建设标准化收购点,采用“供销社+村集体”合作模式,提供集中收购、快检登记、代存代管“一站式”服务,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卖货,有效破解农产品收储难题。

“一口袋洋芋片、一口袋水竹笋,一会儿就卖完了!” 石铁乡农特产品加工厂的助农直播中,白果村村民张地容当场拿到售货款,笑容满面。

为破解山区零散农产品“销售难”,宣汉还在“帮帮带”微改革中打出组合拳:建立县乡村三级“购储运”阵地,构建“供销社+乡镇+村(社区)+自媒体主播+农户”五位一体协同体系。从源头筛选到物流配送,再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严格把控,为农特产品架起从“卖难”到“俏销”的畅通桥梁,让藏在深山的“土疙瘩”变成抢手的“香饽饽”。

线上,该县开发运营“宣品易购”小程序,上架87类本地农副产品,开设“零佣金”消费帮扶和浙川协作专区,实现“指尖一点、农产品出山”。线下,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万元,配置3台冷藏车、7台微货收购车,实现生鲜冷链配送和偏远村社灵活集货,物流效率提升40%。同时,在城区及重点乡镇设立10个统一规范的农产品直销点(含流动车),专业服务队日销农产品超5000斤,打造市民“放心菜篮子”、农户“安心钱袋子”。

在电商赋能方面,下八镇打造的电商直播“振兴工坊”成为助农新阵地。“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宣汉的桃花米,颗粒饱满,米香浓郁……还有巴小虎、柳叶剑等文创产品……” 本地主播张莉的直播间里,特色产品持续走俏。

据下八镇党委书记向杰军介绍,通过直播带货集中销售村民零散产品,已带动全镇2500余户村民发展大米、土豆片、腊肉等农特产品,年销量达23万余斤,销售额近52万元。

借助浙川东西部协作“数字快车”,宣汉各地都大力开展直播带货,60余种农特产品销往浙江舟山等东部地区,让巴山深处的“土货”变成东部市场的“香饽饽”,累计销售额超3亿元。

一系列务实举措,换来了实打实的助农成效。截至目前,“帮帮带”微改革项目已累计助农销售农产品超60吨,销售额超100万元,惠及农户4000余户。

下一步,宣汉县将持续深化协作帮扶促消费行动,进一步扩大“帮帮带”微改革范围,实现试点乡镇收购网点全覆盖,加快建设农产品检测溯源体系,提升品牌附加值,深化与本地商超、成渝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供销合作关系,持续释放“小切口”改革带来的“大民生”效益。

(张平 符艳 李晓宏 四川经济网记者 王晓英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