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理塘县村戈乡:“马背经济”跑出乡村振兴路

2025-11-07 12:00:26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四川经济网甘孜讯(叶任伟 叶强平 记者 杨琦)初冬的高原,寒意渐浓。11月6日,理塘县村戈乡荏苒马场负责人李翔正一丝不苟地整理着马鞍,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专业与用心,为即将到来的四位游客做着精心准备。怀揣着对骑马的热爱,四位游客将开启一场别样的骑马旅游体验。

在理塘县村戈乡,牧民们正以“马背经济”为支点,撬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dd73d391be23035b1a4a83419722c28e.jpg

马术表演

海拔4000多米的村戈乡被誉为“理塘马术之乡”,更以每年“八一赛马会”的核心举办地之一的身份吸引着八方来客。但热闹过后,牧民们依旧面临着收入单一的现实。

转变,始于一场对“马背经济”的探索。依托“高原温泉+传统马术+游牧文化”资源禀赋,村戈乡以“养马—育马—观光—体验”为链条,在成都市金堂县124万元资金、乡政府同步争取100余万元配套资金、企业投资100余万元的支持下,在318国道旁建成荏苒马术俱乐部。

“我们这里的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村戈乡党委书记洛绒真珠站在刚刚建成不久的荏苒马术俱乐部前,目光坚定,“现在,我们要让马背上的技艺,变成致富的本领。”

2024年7月,荏苒马术俱乐部正式运营。它不只是一个大棚、几匹马,而是一个集马术表演、非遗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文旅基地。飞骑射击、拾哈达……这些曾经只在节庆中出现的传统项目,如今成为游客争相体验的“高原非遗秀”。

“以前骑马是为了放牧,现在骑马是为了‘表演’,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文化。”在俱乐部工作的年轻骑手洛绒曲扎说。他如今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传承文化,这是双赢。”

a2d9a6491811d390bf4ea2a2ab396e47.jpg

赛马比赛

“我们不只是建了一个马场,而是激活了一条产业链。”洛绒真珠说。通过场地租赁、马匹租赁,村戈乡集体经济增收36万元。目前,俱乐部已配备25匹集体经济马匹、12辆全地形车,建成300人用餐大厅、10间特色民宿及标准化马术设施,一条以“马”为核心的文旅生态链正在形成。

开业以来,俱乐部已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营业额突破240万元。更令人振奋的是,它直接带动了15个长期就业岗位,日均临时用工超百人次,年工资支出达65万元。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吸引150余家旅行社、千余名司导入驻。

面对游客从“观光”到“体验”的升级需求,村戈乡正在推进马场的专业化改造。未来,这里将推出三条精品马背旅行线路:一小时毛垭草原生态体验线,多日格聂神山-海子山穿越线,“茶马古道印记”主题线。

d9c75ea40771f3a5c08bf94c0b510bad.jpg

游客骑马

在马场的一角,一座研学基地正在规划中。未来,这里将开设中小学马背文化课、高校马术实践课、骑手教练培训等课程。藏地文化非遗体验区也将同步开放,唐卡绘制、藏香制作等项目,可以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文化的深度。

“我们要让游客不只是‘看马’,而是‘骑马走天下’。”马场负责人李翔介绍,未来还将推出高端私人定制服务,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规划建设包含多媒体教室、室内马场的研学教育中心,配套景观民宿、现代化接待大厅及中央厨房、卫生系统等后勤设施,全面满足高端旅行、研学实践、文化体验的复合型需求。

“马不仅是产业,更是文化载体。”洛绒真珠说,“我们要让千年的马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通过“产业强链、文旅塑魂、人才赋能”三维发力,五年内,建成营收千万级的马产业集群。从马术表演到赛事承办,从文化体验到研学教育,从民宿配套到线路开发,为理塘县“马背经济”注入核心动能。

(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