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李逸伦 记者 胡敏)11月8日,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官网公布了第十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名单,四川省地质局下属第二地质大队的许向宁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作为我国地质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自1989年设立以来,每两年评选一次,一人只能获得一次,并作为终身荣誉。其中野外奖是对长期扎根野外、勇于探索的地质工作者的最高赞誉。许向宁此次获奖也是全省地勘单位自2021年12月改革以来首次获此殊荣。

许向宁(中)在黄河干流生态护岸工程现场踏勘调研
许向宁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地质学博士后,二级教授级高工,为四川省学科带头人、自然资源部领军人才、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团队负责人、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工作31年来,许向宁扎根基层生产一线,带领队伍在地质生产科研、钾锂资源勘查开发、生态修复等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在地质生产科研方面,许向宁创新研究了地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的几种典型模式及其演化机制,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分类评价模型及其指标方法体系。他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带队扎根极震区100余天开展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在开展震后特大泥石流防治和特大灾害链研究与应急处置等方面取得创新性应用成果。
在钾锂资源勘查开发方面,他带领团队推动四川盆地富钾卤水资源勘查从单井探索阶段迈向多区域、多区块、多矿种资源商业性综合勘查阶段。在郑绵平院士及其团队指导下,形成川东北黄金口背斜三叠系钾盐富集规律研究及勘探技术成果,并获得国家深地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该成果为我国在川东北建立战略钾盐基地、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提供了专业支撑。
在生态修复方面,他深耕川西北阿坝州生态修复技术和体系建设近十载,策划支撑、牵头编制的“若尔盖山水工程”方案获中央及省级财政补贴44.9亿元;组织筹建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若尔盖生态修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创新提出基于地质—生态演化的系统修复技术方案,形成可推广应用的高寒生态系统修复实施技术体系,相关成果获得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据了解,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自设立以来已评选19次,四川省地质局历史上先后有龚茂清、张云湘、李学仁、骆耀南、秦震、刘玉书、陈才金、唐文春、许向宁等9位同志获此殊荣。
(省地质局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