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从“盐井深”到“产业新”:自贡“4+3”产业体系重塑千年盐都筋骨

2025-11-13 16:59:44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何羽佳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自贡,因盐设市、因盐而兴。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曾以“化工城”与“三线建设”的辉煌为国家发展筑基。进入新时代,自贡重铸盐都辉煌,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探索“老工业基地”向“新智造高地”跃升的特色发展路径。

如今,这座城市正加快建设“4+3”现代产业体系——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无人机及通航四个主导产业形成明显支撑,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大健康三个潜在优势产业实现明显突破,在转型中重塑价值,在创新中重构未来。

从地下卤水到空中飞行,从盐井火光到智慧园区,自贡正以“因盐而兴、因新而强”的奋进姿态,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独特的城市样本。

燊海井

始于盐——守正:盐脉为根,铸就城市精神与产业基因

清晨的大安区长堰塘,雾气氤氲。燊海井的木质天车在微风中吱呀作响。自1835年钻凿成功以来,这座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盐井,已燃动近两个世纪的火光。卤水依旧汩汩而出,火焰仍在锅下跳跃——仿佛在提醒人们,自贡的故事,始于这片盐卤蒸腾的土地。

在天车下的灶房里,非遗传承人游强俯身放卤、制盐。十五年来,他守着古法制盐的炉火,也守着自贡的根脉。

“八口锅,日夜不息,每年还能产七百多吨盐。”游强笑道,如今他的徒弟里最年轻的是“90后”,他们用直播的方式把这项古老技艺讲给全世界——让盐的故事在数字时代重新流淌。

“盐是自贡的根,也是自贡的魂。”在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里,清代凿井工具与现代盐化工产品遥相呼应。馆长程龙刚说:“这不是简单的展览,而是一条跨越千年的‘产业链’隐喻。”

从东汉手工凿井到明清“川盐济楚”的繁盛,自贡人以“凿山穿石、敢为人先”的韧劲,在地下凿出上万口盐井,创造了“富甲全川”的辉煌。那种坚毅、创新、求真的精神,已沉淀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清代卓筒井的提卤工艺,暗含早期化工分离智慧;民国时期的盐化工产业,则开启了从“原盐”到“化工产品”的第一次产业升级。自贡引以为傲的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等产业,皆可在盐业发展史中找到源头——盐化工的工艺基础,为氟硅材料等高端新材料奠定了技术根基;制盐对能源高效利用的追求,催生了节能装备制造的萌芽。

在程龙刚看来,自贡的产业转型从来不是“断舍离”,而是一场以盐为根的“守正创新”。这座城市的复兴,正是从“盐的基因”中生长出“新的筋骨”的蜕变,而“守正”,便是这场蜕变的起点与底气。

东方锅炉工人焊接集箱部件

兴于盐——焕新:从“老工业基地”到“新智造高地”

行走在自贡各区县、产业园区,建设热潮涌动,转型脉络清晰可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无人机及通航——四大主导产业正成为自贡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在自贡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东方锅炉电解槽标准化厂房已全面建成,布局了近万平方米的碱性制氢电解槽智能化生产线及全场景测试平台核心项目。东方锅炉自贡制造基地负责人介绍,搬迁自德阳的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恢复年产10台套碱性电解槽的产能;新投建的自动化产线也通过动态流程验证,预计年底正式投产,首期将形成年产50台套的核心产能。“我们已构建起完善的产能体系,能满足不同规模绿氢制备项目的装备需求。”该负责人说。

值得关注的还有,2024年,东方锅炉产值破150亿元,660兆瓦及以上等级先进煤电锅炉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列,抗超高风速定日镜首次实现工程化落地,换热元器件等新项目建成投产。

“我们推动东方锅炉、华西能源、川润股份等龙头企业,从传统锅炉制造商向高端能源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重点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全面启动9.5万平方米氢能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推进碱性电解槽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储氢装备入选全省首批标志性产品。”自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余泓介绍,目前,自贡节能环保发电锅炉企业研发能力、产能产量均居全球第一。

2024年,自贡国家节能环保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增长20.7%,正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自贡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在新能源赛道上,自贡同样跑出“加速度”。

在高新区钠电池产业基地,自贡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加林拿出一组数据:“企业投产3个月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顺利完成升规入统,成为规上企业。2025年上半年,聚阴离子钠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位列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超过65%。”

“自贡聚焦钠电新赛道,初步形成了‘锂电光伏做配套、钠电储能为龙头’的产业生态圈。”余泓说,自贡正在形成从正负极材料到电芯、电池包箱体、热管理系统、结构件的全链条体系,建成四川首个钠电储能示范项目——兴储世纪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已被纳入全省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大产业、细分工”重点布局,正加快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钠电之都”。

依托盐卤资源优势,自贡在新材料领域同样步伐稳健。新晋成为西部百强区的沿滩区,正在奋力建设全国百强化工园区——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园区内,中昊晨光(自贡)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2.6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一期已建成。“当前处于试生产阶段,产品已成功投放市场。”该公司副总经理唐祎亮介绍道。

“自贡打通了‘盐—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氟硅新材料’全产业链,氟橡胶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获评全国首个‘中国绿色氟都’。”余泓介绍,自贡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1—9月产值增长达9.5%。

自贡航空产业园

而位于贡井区的自贡航空产业园内,低空经济正振翅高飞。10月,沃兰特VE25-100研制批首架机AC101在自贡试飞基地完成首轮有人驾驶操纵飞行——这是目前全球已知座舱空间最大、载荷能力最强的商用客运eVTOL产品之一,标志着中国在下一代航空器的国际竞争中正加速前行。

该园区拥有国务院下放权限后四川首个核准新建的通用机场,获批全省面积最大、高度最高(1606平方公里、2400米高度)的“川协5号”空域,是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主要承载地之一,成功引进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等12家整机制造企业,聚集链上院企60余家,形成了无人机及通用飞机整机制造、复合材料机体制造、航空标准件制造、飞行教育、维修培训、航空服务保障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自贡以航空产业园为核心载体,坚定扛牢全省低空经济产业链主要承载地责任。”余泓透露,自贡联合成德绵凉入选国家级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无人机产业已成为抢占未来赛道的“先手棋”。

沿着自贡产业升级的轨迹,可以清晰看到: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绿色引领”,新能源产业“纳电突围”,新材料产业“氟硅争先”,无人机及通航产业“低空起飞”。自贡的“新产业矩阵”正拔节生长,老工业基地的筋骨在重塑中更显坚韧。

九识智能科技的无人车

不止于盐——蝶变:新兴产业与城市更新共振

“十五五”时期,是自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自贡市发改部门提出,自贡市将持续完善以“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潜在优势产业”为核心的“4+3”现代产业体系,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推动产业、城市、生态、民生协同跃升。

人工智能的浪潮,让城市焕发出新的创造力。自贡获批四川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功引入百度、腾讯、火山引擎等50余家AI企业,百度地图全国三分之二的车道级导航数据在此生产,覆盖全国360个城市、近400万公里道路,“自贡造,全国用”已成现实。

如今,人工智能的成果已驶上街头。九识(自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区域总部,是川南首个低速功能型无人车生产基地。记者在现场看到,Z、E、L系列无人车正在组装调试,首批48辆已投放自贡市域道路,覆盖物流配送、安防巡逻、燃气检测等场景,运营初期平均降本达30%以上,后期预计可降本超60%。截至2025年10月,自贡已评审发布26条低速功能型无人车示范应用线路,实现主要功能区“点对点”自动驾驶运行,成为西南首个低速无人车城市。

电子信息产业注入数字动能。作为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承载地之一,自贡重点布局智能终端与新型显示两条产业链,聚集鹏成科技、国铨电子、百嘉数字等企业。远德安防研发的北斗GNSS监测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2024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9.2%,数字经济正重塑城市工业结构。

自贡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

与此同时,大健康产业正为城市发展增添“生活温度”。自贡加快建设西南智慧健康城、大健康产业孵化园、医疗器械产业园联盟,引入蕊德利医药、共享康健、鹭燕医药等项目,推动医养结合、医疗美容、生物医药融合发展。

产业蝶变之外,自贡的文化与生活也在更新迭代。依托“盐、龙、灯、红”等独特资源,自贡正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中华彩灯产业园加快建设,“自贡灯会”品牌照亮全球;恐龙博物馆、江姐故里、釜溪河盐文化长廊焕新升级,构建“红色文化+产业文化+夜游经济”格局。夜游、夜宴、夜购、夜宵等“夜经济”全面兴起,赛事经济、文创经济、康养经济共同为城市注入活力。

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

从盐井火光到数字工厂,从手工井灶到智能终端,从“化工城”到“智造高地”,自贡以历史的厚度托举未来的高度。正如余泓所言:“自贡的产业转型,本质上是一场打破资源依赖的自我革命。”

今天的自贡,既守住了千年盐脉的根,也点燃了新质生产力的光。这座城市,正在以创新为笔,书写新时代的“蝶变之章”。

(陈思燕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 陈家明 )

(自贡市经信局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