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11月12日至13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举行。会上发布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指数(2025)》显示:中国在全球指数中位列第一,四川在中国指数中排名第三,宁德时代在企业指数中高居榜首。引人注目的是,连续四年承办该大会的宜宾,恰处于这三重优势的交汇点。
作为宁德时代全球最大单体基地和四川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在五年间从不足200亿元跃升至千亿规模,其快速上升的曲线,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一路领先的势头相得益彰。如今,“全球每10块动力电池,就有1块宜宾造”。
站在中国最长的江之起点,谋划在世界影响极广的新能源变革。从“长江首城”吹来的热风,将为这座城,为巴蜀大地,为大江南北带来什么机遇?将如何影响世界?答案,就在这场世界级盛会中。

会议现场
行业吹热风:市场热度“前所未有”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以下简称“大会”)热度空前,三个场景可以窥见。
参会嘉宾远超预期,整整增加了四排凳子;因“干货”太多,圆桌论坛12:11才开始,座无虚席;有嘉宾宁愿会后拖着拉杆箱飞奔,也不愿错过重要的行业信息。

全球动力电池前瞻技术与创新专题会议
在这场聚焦全球动力电池前瞻技术的专题会议中,全固态电池是最受关注的议题。
“现在关于全固态电池的市场热度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把握节奏,踩上节点。”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欧阳明高在专题会议中表示,过去两年,通过全行业讨论,在中国全固态电池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的协调下,已初步达成了全国电池路线图的共识。他认为,今后两三年是大家的机遇期,也是日夜拼搏的艰难期。“目前,基础研究领域已取得一些关键突破,依靠我国数百万电池研发工程师,相信中国全固态电池会超出预期地与消费者见面,将我国电池产业的优势可持续地保持下去。”

宁德时代携峰飞航空推出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行业热度不仅限于技术前沿,更覆盖全产业链。从新型储能、回收利用、创新应用到物流供应链等专题,每个议题都代表一片产业蓝海。根据现场专家学者和行业企业的分享,2027年将迎来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潮,回收体系构建刻不容缓,新型储能正从商业化初期迈向规模化发展,电动重卡、船舶、飞行器等新场景正在快速拓展。
大会上发布的《2030全球动力电池发展展望》显示: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从“末端治理”迈向“全链条协同”,多元化场景进一步拓展动力电池产业生态边界。
首城送新风:抢占下一代电池技术制高点
会场之外,宜宾在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上同样引人注目。
大会前夕,四川赛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固态电池项目(一期)在宜宾投产,这是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在当地孵化的首个固态电池项目,标志着宜宾在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抢占先机。

四川赛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固态电池项目(一期)投产仪式(图片来源:宜人宜宾)
近年来,宜宾积极谋划建设四川省首个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并重点打造了储能与动力电池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全固态电池智能制造平台三大核心平台。目前,宜宾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覆盖了硫化物、聚合物、聚合物和氧化物复合三大技术路线,成为全国固态电池产业的重要创新高地。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专题会议
技术迭代催生新赛道。“长江首城”吹来的风,从动力电池吹到了储能新赛道。
大会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专题会议上,宜宾发布总投资52亿元的新能源应用场景的机会清单,加速布局万亿储能市场。仅一年时间,一座3.89平方公里的储能产业园便拔地而起,与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
放眼宜宾,“一蓝一绿”的城市底色更加鲜明。
一方面,以动力电池产业为核心的生态圈更具韧性,构建起了“基础原材料—电池电芯—新能源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另一方面,宜宾将动力电池的发展路径复制于光伏、储能等更多产业,以“一蓝一绿”(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重构了当地长期以“一黑一白”(煤炭、白酒)为主的城市产业生态,构建起“4+4+4”(四大主导产业、四大传统产业、四大未来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且伴随产业的转型,宜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宜宾,已实现从“单一制造基地”向“现代产业生态高地”的跃迁。
时代起劲风:以“上游意识”建共赢生态
回望来时路,从2019年成功招引宁德时代落户宜宾,到2020年成功打动欧阳明高院士在宜宾设立院士工作站,再到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首次落户宜宾,宜宾在全球产业舞台上赢得话语权的每一次“关键落子”,都非常有远见。
这种远见,或许来源于“长江首城”独有的城市精神:上游意识。
科技创新的“上游”是人才聚集。宜宾高标准建设大学城、科创城,十年间高校数量从2所激增至14所,在校大学生增至超10万人,为产业发展育才;同时,引进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产研院,为突破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核心技术汇智。

动力电池大会吸引学生前来研学
产业发展的“上游”是区域协同。根据大会发布的“指数”,四川在产业链完备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形成了从上游材料到电池制造,再到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装机量全国前十的企业中有5家在川落地。
城市进阶的“上游”是生态共建。历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搭建了高能级交流合作平台,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与发展动能。本届大会上180个项目成功签约,总金额达861.3亿元,涵盖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新能源关键领域。数据显示,大会吸引超50家龙头企业落户宜宾,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26个,签约金额占总金额近50%,实现产业引领与投资能级双重突破。

大会签约现场
不仅如此,今年的大会将国际合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邀请到全球电池联盟、LG新能源等国际组织和企业代表参会,还单独设立了“国际交流日”,把“朋友圈”升级为“生态圈”,面向更广阔的空间谋划产业未来。
江风不息,浪潮奔涌。大会帷幕虽已落下,但从“长江首城”激荡出的思想动能与产业势能,正汇入全球绿色能源变革的时代洪流。立于长江上游的宜宾,正以坚实的步伐,为全球能源转型树立清晰的航标。
(四川经济网记者 胡敏 杨波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