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王维燕 蒋文武 汪初 记者 严易程 文/图)“这是我们10月底从汉源引进的30头优质大公麝和健康仔麝,也是基地自建成后引进的第3批种源。”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的林麝养殖基地,只见一间间林麝的“住所”整齐排列,一只只美丽灵动的林麝或悠然进食,或跳跃玩耍,或安然静卧。一旁,工作人员正记录着30只“新成员”的采食与活动状态。

林麝养殖基地
“此次引进的种源来自省内优质种源基地的核心种群,通过不同种源的基因交流,能够有效降低遗传病发生率,提升种群整体活力。”养殖基地负责人泽郎八尔单说,优质种源的引入,不仅将优化现有群体遗传结构,还将为提升麝香产量与质量提供有力支撑,标志着林麝养殖向标准化、可持续化迈出关键一步。
马尔康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据了解,马尔康市林麝养殖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在国内最早、最系统开展人工养麝研究,是人工养麝种源发源地,麝香价值高且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工养殖林麝的兴起,2022年,马尔康市规划建设林麝产业园区,包含林麝标准化养殖基地、林麝主题公园、科技展览馆、林麝餐厅、农户养殖等项目。

林麝正在晒太阳
数据显示,今年,马尔康市林麝基地的林麝存栏近500头,100余头公麝共取得麝香2016.21克,单只林麝取香最高24克,麝香的色泽、气味都十分纯正,品质极佳。“基地已逐步形成集驯养、繁育、科研于一体的产业格局。”泽郎八尔单介绍,自2023年底开园已接待游学人员150批8000余人,产出仔麝100余头,产出麝香4000余克,产值达600余万元。
同时,本着“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的初心,养殖基地将农户嵌入林麝产业发展链条,不仅实现了产业自身的收益,更是通过青储饲料种植、基地务工等,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饲草20余亩,并让农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林麝
“自家种的胡萝卜和包菜全部供应给基地,每年增收近2万元,还在园区当饲养员,月工资4600元,年底还有绩效。”松岗直波村村民阿桑感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林麝养殖的发展壮大,是马尔康市发展特色产业成功的一个缩影。如今,马尔康市的林麝产业已形成“科研+养殖+文旅”融合模式,带动饲草种植、休闲观光等链条发展。未来,马尔康市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持续推进种源保护与产业升级,打造全国林麝养殖示范高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