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竹林里绘写“四库”答卷 兴文县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2025-11-19 11:11:14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高艳

川南兴文,翠竹成海。良竹基地,竹工队员挥刀除灌,让新笋在晨光中拔节;产业园区,竹浆化身出口欧美的环保餐具,边角料蜕变为高附加值医用活性炭;交易中心,4000余种竹制品通过买全国、卖全球渠道走向四方……

2025年,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竹产业综合产值预计突破85亿元,带动20万名竹农人均增收4200元。数字背后,是该县深耕“天府森林四库”建设,以竹为媒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生动实践。

良种筑基:“土专家”育出“致富竹”

兴文县有“中国巨黄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中国四季鲜笋之乡”3块金字招牌。55万亩竹海,既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绿色发展的战略资源。

“你看这巨黄竹,一年亩产高达7吨,而且纤维含量足,是竹浆造纸的绝好原料。”在兴文县林农优良竹种专业合作社基地,经理朱群轻抚挺拔的竹竿,话语里满是自豪。她手指着林间生长旺盛的竹苗介绍,“我们理事长朱长华独创的埋干种植法,让竹子成活率和发笋率达到99%,彻底解决了当年种竹不发笋的难题。”

二十年磨一剑,以朱长华为代表的“土专家”们,用执着与坚守选育出巨黄竹、大花竹等省级良种,通过大规模推广种植,极大提升了兴文竹林的质量。其中,巨黄竹凭借产量高、颜值高、韧性强的优势,推广至全国16个省份300多个县(区),种植面积超200万亩,带动28个曾经的贫困县走上竹产业致富路。

1

兴文县大力发展竹产业

良种育出好效益,竹林变成“聚宝盆”。“一株竹苗能卖5元,一亩地收入能上万元。”合作社成员罗昌容在巨黄竹林间忙着打理竹苗,满脸笑意。她照顾家里4位老人、培养两个孩子上大学,全靠20亩竹苗撑起生计,年入20万元的稳定收入让她底气十足,“生活有了着落,日子过得踏实又安心。”

“良种选育打地基,科学管护才能节节高。”金鸡山村党支部书记朱福刚道出了竹林丰产的关键。曾经靠天吃饭的粗放管护模式下,竹子十七八年才能收获一次。如今推行“三年生的砍、一年生的留”的精准管护,配合疏密调控、测土施肥等科学手段,竹林实现年年丰产。

兴文县林业和竹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永潮介绍,自2024年启动“天府森林四库”建设以来,全县组建了38支专业竹工队,配备各类机械工具43套,同时解决了竹林提质增效、竹材砍伐下山等问题。全县竹材亩产从1吨增加至1.5吨,竹笋产量翻番,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在竹林间实现了双赢。

立体经营:“闲散林”成为“粮钱库”

同一片竹海,不同的营生。

在僰王山镇太安龙洞河景区的南竹林间,一丛丛纤长青翠的淡竹叶悄然生长。这些在中医典籍中被誉为“烦暑克星”的植物,如今成了当地百姓口袋里的“金叶子”。

“3年后进入丰产期,一亩能收干淡竹叶400公斤至500公斤,按每公斤14元算,单这一项亩产值就超6000元。”兴文县宁兴林业开发中心负责人吴文祥算起收益账,“加上竹笋、竹材收入,一亩林地综合产值能突破1万元。”

5

无人机运输竹子

2025年8月,兴文县“东西部协作森林四库创新中心”成立,立足竹林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森林“四库”价值释放,通过聚焦竹下种养的技术突破与集约经营的模式创新,让竹林从单一产业载体升级为“四库联动”的绿色综合体,让竹农深度融入产业链,分享绿色发展红利。

宁兴林业开发中心通过林地流转,整合了僰王山镇4个村421户的7000余亩闲散竹林,规模化种植淡竹叶。村民以林地入股,既能拿到稳定租金、务工薪金,年底还能分股金。2024年以来,仅竹林经营管护就带动当地务工7.1万人次,发放竹农工资超过570万元。村里有班上、林地有活干、门口有钱赚,成为太安村人如今的生活写照。

围绕打造竹林下的“粮库”,兴文精心勾勒了竹下种养布局图:高海拔山区竹下套种天麻、黄连等中药材,低海拔山地竹下培育菌类、黄精、淡竹叶等食药材,南竹林下散养乌鸡、跑山猪。目前,50余家经营主体聚集竹海,将原本单一的“竹笋+竹材”的产出结构,丰富为“竹笋+竹材+林药+林菌+林禽+林畜”的多元业态。

竹旅融合,则让竹林“钱库”价值得到多元释放。依托“中国天然氧吧”的品牌优势,兴文县将竹文化、苗族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让竹林的产业载体拓展出新空间。

在僰王山竹文旅融合区,赏竹、品竹、玩竹的全链条体验业态已然成型。120余家竹乡民宿各具特色,竹筒饭、竹荪鸡汤等全竹宴香飘山间,非遗竹编工坊里,传承人手把手教学,游客亲手制作的竹篮、竹扇成为特色伴手礼。今年上半年,仅竹文旅相关业态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

“以竹代塑”:集群化推动大发展

兴文经开区的竹产业园区内,一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产业变革,吸引了36家竹加工企业在此聚集。

四川金晟竹科技公司生产车间,竹浆经过碎浆、热压、成型等工序,变身为各式各样的一次性环保纸浆模塑餐具。“我们的产品有四大类2000余款,全部出口欧美,年产值超8000万元。”公司总经理陈斌说,绿色环保的产品特性让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

3

兴文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

蜀南兴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副总经理罗超展示着一个特殊的鱼缸:“用我们生产的竹基活性炭净化水质,一年都不用换水。”该公司研发的竹生物质多联产系统,将竹加工边角料吃干榨尽,转化为高价值的净水和废气处理活性炭。

四川协文原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竹子更是驶入了汽车制造领域。“我们年产1万吨车用竹原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汽车内饰件,合作伙伴包括一汽、重汽等知名厂商。”综合部主管陈柯洁介绍,竹制新材料轻质、环保、可再生,正成为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的新选择。

兴文县近年抢抓国家“以竹代塑”行动计划机遇,开始布局“以竹代塑”产业集群。

“小到竹签、竹帕,大到竹家具、汽车内饰件,这里的竹制品多达4000余种、1万多款。”在兴文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运营部部长温静指着琳琅满目的展品介绍。这个全国首家竹日用品交易平台,自2020年成立以来,便承载着兴文打造“全国创新竹日用品之都”的梦想。

2

绿色环保的“以竹代塑”产品

“这里的竹制品四成产自兴文、六成来自全国各地,销售网络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市),还出口到英国、法国、新西兰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温静给出一组亮眼数据:2025年1—8月销售额已达2000万元,预计全年将突破4000万元。

交易中心里,从可降解的竹制餐具到竹纤维家纺,从竹制文创产品到竹制办公用品,每一件竹制品都传递着绿色低碳理念。周永潮表示,交易中心不仅是商品集散地,更是理念传播平台,让来自全国的竹制品,跨越山海,成为联结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纽带。

目前,兴文已经形成涵盖竹浆造纸、竹基新材料、竹日用品等多领域的产业集群。2025年,兴文“以竹代塑”产业集群获评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县竹产业发展正锚定百亿元产值目标,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升级,用一根翠竹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图景,为建设“天府森林四库”交上合格答卷。

(杨春山)

(图片由兴文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