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近日,退休市民王女士手持1500元现金前往中信银行成都双流支行办理个人现金转账业务。在银行工作人员询问王女士与收款人关系时,王女士称对方是自己认识很久的朋友,但没有对方的联系电话,平时只通过微信联系,随即向工作人员展示了这位“朋友”的微信账号。
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客户拟转账的“朋友”微信名为某文化公司讲师,其微信朋友圈中有多条类似“原价8999,现在购买只需2899”的课程购买信息及不明链接。王女士称,通过该讲师购买线上课程后,制作短剧发布到抖音等平台便可获得丰厚报酬,并表示自己此前购买的299元课程,至今已经返现300多元,所以想要继续向该讲师转账购买“进阶”课程。工作人员随即提醒王女士:“正规公司一般都是通过公司账户收取学费,不会让学员向讲师个人进行转账。”王女士却坚持声称,因为对方私下为自己提供了特殊优惠价,所以只能对私转账交易。
为了防止王女士陷入骗局,银行工作人员立即联系辖区派出所,请警方协助劝阻。民警到达现场后,初步了解了王女士的情况,并在王女士手机上发现了多条高危链接、微信群及APP。民警告知王女士,这是一场专门针对有一定经济基础又有空闲时间的退休老人实施的“网课”骗局,前期获得的报酬只是引诱受害者投入更多资金的诱饵,在受害者后期投入大额资金后,诈骗分子便会携款消失。在警方处理过的类似案件中,最高被骗资金达上百万元。
最终,在银行工作人员及公安民警的耐心劝说下,王女士认清了自己正陷于一场骗局之中的事实,放弃了向对方转账的念头。民警协助王女士将手机中的高危微信群、链接及APP等进行了删除和卸载,并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王女士对银行工作人员及公安民警专业且耐心的工作十分感激,表示自己最初只是想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挣点儿小钱补贴子女,没想到却被诈骗分子利用,将来会加倍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养老钱。
此次事件中,中信银行成都分行通过敏锐的反诈意识和快速的警银联动机制,成功劝阻了受骗人转账,以实际行动履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守护着广大市民群众的“钱袋子”。
(中信银行成都分行供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