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人物 >新闻详情

黄娟:绽放在川渝交界处的平安“杜鹃花”

2025-11-20 10:18:34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易陟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在隆昌市昌达街社区,有这样一位女警,她如同春日里热烈绽放的杜鹃花,以满腔的热情默默耕耘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她就是隆昌市公安局金鹅派出所昌达街社区警务室民警黄娟。

从警十年来,她始终扎根社区一线,以“五勤五多”工作法服务辖区群众,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嘉奖4次,并荣获“优秀共产党员”“隆昌市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服务区域发展,做川渝邻里的“连接者”

隆昌地处川渝交界,黄娟所在的昌达街社区更是“桥头堡”。她创新实践“勤走、勤听、勤问、勤记、勤思考”的一线工作法,创新“多沟通、多公开、多探索”的协作模式,主动将社区警务融入川渝协作大局。

黄娟开展护校安园工作

面对频繁的跨区域人员流动,她牵头建立“川渝邻里信息互通台账”,对120余户跨省居住、务工的群众进行详细登记,每周与重庆荣昌区的社区民警互通信息,为精准治安管控打下基础。针对辖区商铺林立、企业众多的特点,她组建“川渝商户联防群”,定期推送治安预警和反诈知识,并联合荣昌警方开展联合宣传30余次。

“警务工作也要优化营商环境。”黄娟创新推行“错时巡逻+定点值守”模式,牵头组建“川渝企业联防队”,累计排查安全隐患130余处,化解涉企纠纷40余起。她在警务室开设“企业服务专窗”,提供定制化服务,成为企业家信赖的“平安合伙人”。

创新基层治理,做警民联动的“织网人”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力。”这是黄娟在参与治理有1.2万常住人口的老城区时最深的体会。

2019年,她牵头组建“隆昌义警”队伍,广泛吸纳热心居民、退休党员、商户代表等2100余人参与社区治理。 她根据成员特长,将义警分为巡逻防控、矛盾调解、宣传服务、应急救援四个小组,实行积分制管理,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义警队伍累计开展联合巡逻800余次,成功防范案件30余起。

11月18日(6).jpg

黄娟(前)带领“隆昌义警”、网络员巡逻

去年冬天,义警老杨在夜间巡逻时发现可疑人员,及时上报后,黄娟带队当场抓获一名盗窃嫌疑人,为群众挽回损失2万余元。 针对校园安全,她创新推出“一键报警+十户联防”机制。今年秋天,一名小学生在放学时与家长走失,周边商户按下报警装置后,义警3分钟内集结,黄娟带队15分钟就找回了孩子。这一机制让安全防护网更加严密。

守护妇儿权益,做弱势群体的“暖心人”

2021年8月,黄娟创建了“娟姐妇女儿童保护室”,成为辖区妇女儿童的“暖心港湾”。她探索“三联守护”机制,联动社区、司法、公益等多方力量,构建全方位保护网络。

黄娟与社区工作人员、义警互通信息

高三学生小金(化名)因家庭矛盾陷入困境,一度面临辍学风险。黄娟得知后,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动救助机制。她协调教育局保障小金正常就学,联动民政部门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同时耐心调解家庭矛盾,引导家长用科学方式与孩子沟通。在她的持续帮助下,小金重拾信心,最终顺利考上大学,圆了大学梦。

五年来,“娟姐妇女儿童保护室”提供咨询500余人次,开展帮扶80余起。黄娟用“每周一沟通、每月一回访”的坚持,践行着“守护妇女儿童”的初心。

十年从警路,黄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用“服务员”的赤诚架起川渝“连心桥”,以“领航员”的智慧织密社区“防护网”,以“守护者”的温情撑起弱势群体“艳阳天”,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新时代社区民警的担当。

(四川经济网记者 毛春燕 李弘)

(隆昌市公安局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