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伏小浩 谭锦鸿 张静 记者 李洋)11月20日,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工务大修段获悉(简称“成都工务大修段”),日前,该段利用510分钟“天窗期”,成功完成成昆铁路西昌南站8组道岔更换任务。

换岔施工现场
西昌南站作为攀西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它承担着成昆铁路中段燕岗、攀枝花、密地三个方向的列车编组和解体作业,是西南铁路货运网络的重要节点。2023年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后,这个老枢纽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通过不断增开的冷链班列,凉山州的特色农产品得以快速运往重庆、宁波等地,实现了“山货出海”的梦想。车站运输效能的每一点提升,都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为确保此次施工顺利完成,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调集了成都工务大修段、西昌车务段、西昌工电段等多家单位协同合作,成都工务大修段具体实施此次施工任务。
据了解,道岔是使机车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通常在车站、编组站等大量铺设。每组道岔约12年更换1次,也会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车流密度提前更换。

翻动旧钢轨施工
此次施工被形象地称为“三窗战术”——施工队伍需要利用三个“天窗期”,完成多组复杂道岔的更换任务。
“这次施工最大的特点是‘两端同步推进’。”成都工务大修段线路技术科副科长吴雪峰介绍,前两个天窗期两支施工队伍分别完成“一渡一交”组合道岔中的两组单开部分,而在第三个8.5小时天窗期,两个施工队伍分别同时更换1组单开道岔和1组复交道岔,并最终开通菱形道岔。
这种精细到分钟的施工组织,背后是复杂的技术考量。施工团队创新采用了“两端同时换岔施工+三个天窗开通菱形”的模式,较传统方法在两端各节省了2个天窗时间,实现了运输和施工的双赢。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施工也进入白热化阶段,身着橙色反光背心的作业人员在探照灯的照射下紧张作业,每个人的动作都精准而熟练。现场指挥人员通过对讲机实时调度,两端400余名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有的操作大型换岔设备精准对位,有的进行钢轨焊接作业,有的仔细检查道岔几何尺寸确保误差在毫米级之内,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
“我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作业,确保次日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行。”现场施工负责人抹了把汗说。在他的指挥下,旧道岔被平稳移出,新道岔通过滑移装置缓缓推入预定位置。经过8.5小时的连续奋战,两组道岔更换作业全部完成,菱形道岔顺利开通,当首列施工列车安全驶过施工路段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标志着此次“三窗战术”的关键节点任务圆满完成,为后续凉山州特色农产品通过铁路快速外销打通了关键运输瓶颈。
一组道岔的更换,看似只是铁路系统的内部事务,实则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对更新后的道岔进行几何测量
西昌南站运输效率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凉山特色农产品的出山速度。随着成昆铁路运输能力的持续提升,西昌南站作为区域物流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此次换岔施工完成后,车站的编组效率和通过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为凉山州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支撑。
当夜色深沉,施工队伍悄然撤离,西昌南站恢复了往日的繁忙。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在新更换的道岔指引下,缓缓驶向远方。这场历经510分钟完成的“钢铁手术”,正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国铁成都局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