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清晨的第一缕微光还在天际徘徊,黎莉已在厨房的氤氲烟火中开启了一天的忙碌 —— 为家人备上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作为绵竹市人民医院门诊采血组组长,她的人生在医院的严谨专业与家庭的温情琐碎间,勾勒出一道动人的双轨。

黎莉工作现场
在朝夕躬行中守护岁月静好
在医院,黎莉是患者眼中 “最安心的依靠”。一身整洁白大褂,一双专注而温暖的眼眸,她为每一位患者采血时,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轻柔迅捷。在她的工位上,采血秩序永远井然,同事们钦佩她的专业高效,患者们感念她的人文关怀,这份认可,是她深耕医疗岗位十余载的最好勋章。
夜幕低垂时,她又化身 “家庭的主心骨”。卸下白大褂,系上围裙,厨房的锅碗瓢盆奏响温馨的乐章。餐桌上,她会细细聆听家人的日常:孩子的校园糗事、老人的养生心得,在她的引导下,家中永远充满欢声笑语。鲜有人知的是,这位在两个角色间从容切换的女性,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 ——“警嫂”。她的丈夫杨洋是一名扎根基层、远派帮扶的公安民警,远离家中是工作的常态,而黎莉,便是他身后那片最安稳的“港湾”,用柔弱却坚韧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千斤重担。
在聚少离多中书写奉献华章
公安事业的背后,总有警嫂们 “舍小家为大家” 的默默支撑。两年前,当丈夫提及预备赶赴凉山州甘洛县开展对口帮扶时,黎莉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你安心去守‘大家’,‘小家’有我。”
这简单的承诺,她用了两年来兑现。丈夫离家的日子里,她成了“全能战士”:从独自照料高烧的孩子,一夜未合眼;推掉假期,在病房里24小时贴身照顾手术后的老人;就连家中水管爆裂、电器故障,她也从最初的手忙脚乱,练成了 “维修小能手”。
700多个日夜,她从未向丈夫诉过一句苦。每次视频通话,她总是笑意盈盈地分享家里的 “好消息”:“妈的膝盖康复训练有进步了”“孩子这次写字又进步了,又多认识了几个字”。她知道,千里之外的丈夫正为帮扶地治安、扶贫事业挥洒汗水——他积极参与产业帮扶项目,让更多的彝族群众实现增收。这份成绩的背后,是黎莉在后方“把家守成铜墙铁壁” 的无私托举。
丈夫每次谈及妻子,眼中总是饱含愧疚与感激:“没有她的付出,我不可能安心在前线战斗。” 而黎莉却淡然回应:“你守护万家灯火,我守护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分工’,更是我们的‘相守’。”
在言传身教中涵养家风正气
黎莉和杨洋的家庭,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鲜活样本。她将 “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友善” 的传统美德,熔铸成日常生活的点滴实践。
孝老爱亲,她是公婆的 “贴心小棉袄”。公婆年事已高,且婆婆患有原发性膝关节疾病,她便把 “医养结合” 的专业素养融入照料细节;在术后康复期,她结合医务经验,坚持为老人热敷按摩膝关节,她独自奔波于医院与家庭之间,从预约专家号到术后护理,全程细致周到,用行动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媳”的当代内涵。
育子成才,她是孩子的 “人生领航员”。在孩子的教育上,她主张 “品德为先,全面发展”。学业上,她是耐心的 “家庭教师”,每晚陪伴孩子学习,用启发式引导代替枯燥说教;品德上,她是躬行的 “榜样力量”,带孩子回农村老家体验农耕,在插秧、喂鸡的劳作中,让 “粒粒皆辛苦” 的道理深植孩子心田。如今,孩子不仅成绩优异,更因谦逊有礼、乐于助人的品质,成为学校的 “美德少年”。
邻里和睦,她是社区的 “暖心纽带”。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情也是家风的延伸。”谁家老人需要代购药品,她会利用下班时间顺路捎回;哪家孩子学习遇瓶颈,她会主动分享育儿经验。在她的带动下,整个楼栋形成了 “一家有事众人帮” 的和谐风气。
平凡铸就伟大,坚守彰显担当。黎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救死扶伤,用专业与爱心守护患者健康;作为一名警嫂,她在家庭中孝老爱亲、勇挑重担,用理解与支持助力公安事业。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绽放出 “最美警嫂” 的耀眼光芒。
她的故事,是千千万万警嫂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警嫂们,无数民辅警才能心无旁骛地坚守岗位、守护平安。黎莉用爱与责任温暖了家庭,用坚守与担当支撑了事业,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是弘扬家庭美德的生动典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绵竹市公安局供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