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三农 >新闻详情

剑阁县助农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母沿海:从计算机到田间地头的现代农业领跑者

2025-11-24 14:26:25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高艳

从计算机键盘到农机方向盘,从城市白领到田间“带头人”,9年间,剑阁县85后大学生母沿海成功实现了从大学毕业生到现代农业领跑者的华丽转身,成为一位扎根乡土、专注农业的新农人。他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种地秘诀”,运用机械化和新技术,改变山区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图片2.png

母沿海观察小麦长势

眼下正是小麦播种的关键期,今年秋汛让剑阁县田地里的土壤含水量严重超标,小麦播种期比往年推迟了半个月,这让种粮大户母沿海焦急不已。为破解这一难题,他首次引进稻茬麦免耕施肥播种机,采用免耕直播技术,耕地、播种、施肥“一步到位”,并配合使用植保无人机飞播,仅用4天就种完了600亩小麦,效率较往年提高了60%以上。同时,他还请来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确保种得下的同时,还能长得出、收成好。

母沿海是剑阁县姚家镇人,2013年从西安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曾辗转多地打工,成为一名城市白领。2016年,他在父亲的影响下,看到了农业的广阔前景,回到家乡加入助农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此踏上“新农人”的征程。

现代农业不是简单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它需要新技术、新理念。为补上农业知识短板,母沿海买书自学、上网查找资料、向农业专家请教,逐渐掌握生产全流程。他将计算机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和收成。如今,他已成为剑阁县助农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总经理,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200亩扩大到如今的千亩粮油园区,农业设备也从一台收割机,发展到植保无人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全程机械化设备,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剑阁县助农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母沿海表示:“我回来就是想用新技术让种地更轻松。如今机械化作业不仅提升了效率、增加了收成,也减轻了劳动负担。看到乡亲们的笑容越来越多,我觉得这条路走对了。”

在母沿海的带领下,合作社不仅自己“种好地”,还将服务延伸至周边农户的家门口。他们推出涵盖耕种、防治、收获、烘干的全程社会化服务,常年为周边5个乡镇超过5000户农户提供耕、种、收储等全方位支持,覆盖面积超10万亩,助力种粮农户每亩增收100元以上。2020年,母沿海在白龙镇建成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整合农机调度、技术指导和粮食烘干功能,彻底颠覆了传统农耕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模式,成为当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枢纽。

种粮群众杜元林说:“从打药到烘干,再到全程一条龙服务,我们现在都非常满意。不仅产量上去了,经济效益也实实在在提高了。这种现代化的种粮方式,正是我们一直期盼的。”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九年来,母沿海从“自己耕种”转向“助力他人”,从推广机插秧技术到引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持续深耕创新。他不仅运用新技术与新理念,助农民轻松种粮、显著增收,更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殊荣,其合作社亦被评为“省级重点服务组织”与“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

“我们不仅为自己,更希望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的农业发展路子,真正帮农民轻松种田、增加收入。相信这条路通了,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一起种好地、管好田。”母沿海说。

从“汗滴禾下土”到“机械忙地头”,从“靠天吃饭”到“靠技术吃饭”,母沿海的故事,是新时代“新农人”的缩影。他们用知识改变农业,用实干温暖乡村,用青春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杨文波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