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近日,《2025中国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十大案例》发布,成都创新推出的“双流好市”游商治理模式从全国6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2025中国城市治理十大案例。
在双流区城市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黄甲街道双华社区与王家场社区紧扣自身街区实际,用“游商不下坎”的治理模式,通过“蓝线禁区+红线疏导”分区管理和“六位一体”共治机制,为游商打造固定经营场所,实现民生便利与城市秩序平衡,给出了新的城市治理答卷。

秩序井然
11月26日傍晚,黄甲街道双华社区杨桥路和王家场社区黄瓦街逐渐热闹起来。小吃车升腾起氤氲热气,顾客有序等候取餐,曾经因游摊聚集引发的道路拥堵、邻里争执,如今已被有序的市井烟火所替代。据了解,黄甲街道在城市治理中划出了一条条经营区域的“线”,这不仅是市容秩序的底线,更是行人通行的“安全生命线”,线内规范的经营区,也成为游商安心经营的“民生安心岛”。

市容焕新
如何在规范市容与保障民生之间找到平衡,成为黄甲街道民生共治的考验。面对游商治理“一禁则民生忧、一放则秩序乱”的两难困境,黄甲街道双华社区与王家场社区均以“协商”为破局核心,根据街区差异化治理特点,双华社区以“清单化” 成立以社区党委牵头,联合党员、微网格员、社工及黄甲执法中队,通过入户走访、街区议事会等方式,提取游商的经营需求、沿线商铺的竞争顾虑、居民与新市民的生活诉求,将零散吐槽梳理成清晰的“民生清单”。
最终,在杨桥路周边规划临时便民服务点,为符合条件的摊主办理备案登记,通过一系列的商讨、培训后引摊规范入驻。如今,卖小吃车的陈师傅擦着玻璃感慨:“现在不用再推着车‘打游击’,看见城管也不慌,生意反而还越来越好了。”
为守住治理成效,黄甲街道双华社区在长效管理上巧下功夫。社区探索推行“街长制”,邀请热心党员、居民代表、商户代表担任街长或街务监督员,让大家真正成为街区管理、监督与维护的主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如今,双华社区的街容焕新与王家场社区的诉求落地,共同实现了“市容焕新”与“烟火有序”的有机统一,既守住了摊贩的生计空间,也让居民享受到了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这正是“双流好市”游商治理模式在基层的生动“转译”,双华社区针对“交通干道 + 居民区” 的区位特点,以“便民服务店+街长制”破解人流密集区占道难题;王家场社区瞄准多路口游商分散的痛点,靠“集中经营点+点位长+文明劝导队”打破“整治后反弹”怪圈,既筑牢了市容秩序底线,让黄甲街道的人间烟火气有了安身之所,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成效。
(张雅茹 鲍安华 文/图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