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唐千惠)11月27日,中共四川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会上,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路松明对“十五五”期间我省推进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工作安排进行介绍。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路松明“十五五”重点工作进行介绍(鲍安华 摄)
省委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鲜明提出“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取得重要进展”的目标,系统部署“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任务。路松明表示,从省委全会的部署来看,“十五五”时期更加强调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更加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加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以此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据路松明介绍,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方位增强创新策源功能。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我省将着力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建设运行,深化中央在川大院大所联系服务机制,打造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着力统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谋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培育创建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天府实验室提质增效,加快健全具有四川特色的实验室体系。着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完善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着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人工智能、新材料、核医疗、生物制造、第六代移动通信、量子科技、航空航天、光电技术等重点领域科研布局,统筹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产出更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二是有组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途径是科技成果转化。省委全会明确要求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我省将着力推进产业技术研究转化新型模式,发挥好新组建的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转化公司作用,贯通技术发现、评估论证、接续攻关、中试熟化、企业孵化全链条。着力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双向揭榜挂帅”“校(院所)企双进·找矿挖宝”,围绕服务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完善“1+N”中试平台体系,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和支持政策,提升重点领域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三是体系化打造应用示范场景。科技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场景应用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我省将着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常态化遴选发布场景机会、场景能力、场景应用案例三张清单,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新兴产业培育路径。着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和部署应用,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四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是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我省将着力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推动高校优化调整专业学科设置,加强新工科建设,大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研项目生成方式和组织实施方式,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等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法治、伦理、诚信、安全建设,营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着力统筹实施重点领域人才专项,强化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企业人才集聚培养功能,深化拓展省校省院省企战略合作,不断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端产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壮大高技能人才和工匠队伍。
相关推荐